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校长武宁:多元课程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4-09-26 18:50:09

导读:2024年9月20日,由《教育头条》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协办的“《教育头条》系列学术沙龙第21期--北京基础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九层科学咖啡馆举行。来自各区中小学校长共同分享探讨学校落实特色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此文为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校长武宁的发言稿。


武宁.jpg

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校长武宁


黄城根小学顺义分校始建于2021年9月,建校三年来,我校的办学规模从当初的30名教师、10个班级、330名学生,扩展到现在的65名教师、24个班级、920多名学生,发展势头强劲。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校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多元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势下,我校以“办一所让家长认可,学生满意的好学校”教育目标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积极构建丰富多元的育人体系,从三个方面大力发展多元课程,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助力赋能。


第一方面:整体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秉承“学以求真、行以至善”的百年校训,我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精心规划,将校本课程分为基础类、发展类、拓展类和个性选择类。求真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学以求真就是让学生们真学真用,行以至善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善以待人,善以待己,善待社会。“学以求真、行以至善”合起来,就是我校构建知行合一的多元课程体系的准则。求真探知课程由国家课程、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组成,行动实践课程包含善行爱国种子课程,耰行劳动实践课程和躬行多元评价课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跨学科课程的实践探索。自建校以来,我校坚持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将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融入到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我校去年开展的“向太空进发”跨学科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完成历时一个学期,寒假期间在师生中招募教师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然后组织开展前期学习,通过了解检索航天知识,探访专家,梳理知识点,形成《航天知识小课堂》17讲;再通过公众号的形式,由学生讲给同学们听。在寒假当中,学生们每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通过公众号听讲。开学之后,我校邀请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进校,为学生举办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在当时来讲,我们自己觉得还是挺成功的。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当时的做法仍旧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所以今年又把它迭代到了项目式学习。


第二方面:行动实践课程提升整体育人效能


课程改革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保证,我校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观融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且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这就是“行动”!而且是全局性、整体性的行动,依托我校的行动实践课程深入开展。


前面讲过,我校的行动实践课程包含善行爱国种子课程、耰行劳动实践课程和躬行多元评价课程。


善行爱国种子课程,将善行课程和日常的校会、年级会、班会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设计,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把学生带出校园,前往烈士陵园、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耰行劳动实践课程(耰是春秋时期用于耕种的一种农具),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可持续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以及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幸福感和满足感。我校将劳动课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发了将二十四节气、科学种植等融为一体的课程,利用空闲场地开展劳动教育。在操场的一角开辟“悯农园”,让学生学种蔬菜。从翻地播种到最后收获,学生们体验到了农耕的辛苦;在安全通道的旁边开辟“似锦园”,开展花卉种植活动,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修身养性、收获快乐、体验成长。今年7月毕业季,我校第一届毕业生亲手把自己种植的花儿剪下,包扎成花束送给老师,他们觉得这样的礼物特别有意义,老师们也深受感动。这样的课程将劳动教育、美育、科学以及感恩教育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此外,我校还和顺美公司合作,开发了“顺小美”裁缝铺。顺美公司每周都会派专业教师来校带着学生们开展活动。从一开始将旧衣服改造成小背包,到后来制作创意笔袋,再到现在设计制作马面裙,学生刚开始就是学习简单的缝纫,到后来可以自己进行设计和改造,能力超乎想象。最初只有小女孩报名参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小男孩也进入了裁缝铺,做起了小裁缝。


躬行多元评价课程,把教学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纳入评价体系,分为基础层、进阶层和卓越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方式。学生们想到了很多用小奖励进行激励的方式,其中的能量值贴纸最受大家的欢迎。能量值贴纸上面有三颗汗滴图形用于记分,谁得到的贴纸多,就意味着谁付出的汗水多,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努力付出。此外,还有学生想到通过颁发警示币对有可能犯错的学生进行提醒等等,从而学生们知道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


第三方面:项目式学习撬动学习方式转变


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模式,对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具有重大意义。我校在总结反思“向太空进发”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目前有三个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一个项目是六年级语文学科的《故宫文化我宣传》,要求学生制作故宫“精品一日游”攻略。“精品一日游”的游客群体不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来设计参观路线以及如何做好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研讨设计思路,规划参观路线,完善解说稿,进行实地讲解,设计制作展板,录制讲解视频,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第二个是五年级美术学科的《设计校园文创产品》。学生们接受任务后,先到学校的各个班级进行调研,看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同学们对校园文创产品有哪些喜好和意愿,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制作校园文创产品。最后经过大众票选产生得票率最高的产品。学生们在这个过程,把学校文化元素和艺术设计以及文学表达都融在了一起。


第三个是二年级数学学科的《有趣的数学游戏》。学生们在开发设计这个游戏的个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道具以及相关的游戏规则,还会在测试的过程中经常发现bug。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们就会共同商量怎么去解除这个bug,让游戏常玩常新。


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们个个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当然,项目化学习不能为了“项目”而“项目”,应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是对真实世界的关注,指向的是学生可迁移的认知和能力。


编辑|余琳 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