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教师的成长要做到“顶天立地”
导读:
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京城名校长好声音!我是主持人悦菲。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的是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让我们欢迎周校长!
周校长:
各位观众好,各位朋友好。
主持人:
您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提到,不要把教科书当成自己的全部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自己的教科书,社会当成自己的大课堂。那么请问人航学校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
周校长:
实际上,在开学典礼上我说到,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学习,觉得是有趣的,而且也是有意义的。所以当时我就提出来不要让教科书变成孩子们的全部世界,而是要让世界变成孩子们的教科书,社会成为孩子们的大课堂。
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这样考虑呢?第一个就是作为小孩的学习来讲首先要考虑学习的目标:我为什么学?因为现在人航服务的主要是航天科研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辈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航天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孩子们入学,包括学习过程当中,我们都加强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教育。比如说今年我们在开学典礼以后,航天送了我们一个“长征七号”的火箭模型,所以我们当时就设计了开学第一课就放在这个模型前,叫火箭模型前话初心。我们请了航天的科研人员来讲火箭的基本原理,讲中国航天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航天的成就是怎么来的。激发孩子为国家为民族学习的热情,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跟志向,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强调要把世界变成孩子的教科书,社会变成孩子们的大课堂呢?现在我们教育孩子是基于过去的知识,也包括人类的文明。为什么做准备呢,为他未来做准备。这个准备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人才储备做好准备,这个是从国家和民族的站位。
另外一个站位我们培养的孩子作为一个个体,他要生活在未来社会里面,人航在确定学校教学的时候,我们在两个方面都着手。第一个(方面),我们如何把近现代的内容能够有机地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根据他的身心发展能够有机地进行渗透。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内容的现代化问题,第二个就是方式的现代化,因为我们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不管怎么都是有限的。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以后,他会迎接一个信息爆炸,还不是知识爆炸,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要应对这个时代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他如何有一种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在内容上面进行现代化的一些延伸。比如说我们跟孩子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在生活当中应用的,我们就有机地结合课堂教学,把它融汇进去。包括火箭的基本原理,然后我们就设计了火箭类的一系列科研活动。比如说,小学从纸飞机开始,知道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我们就设计了水火箭。怎么来设计水火箭?我们在操场上通过水火箭发射看看谁发射的最高,这样就使得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问题。把现代的内容,包括未来科技的前沿发展,适当的介绍给学生。
第二个就是方式现代化。也有教育家讲过,一个学生将来出了校门,把所有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价值。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学科的学习,他所掌握的核心素养,所掌握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这一块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那么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课堂上,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形态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我们的课堂上现在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就是强调质疑和讨论。所以我们就鼓励同学对老师质疑,对同学质疑,这是一方面。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所以我们人航有一个标志性的突破方式,叫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这两个词单独的看都是前几年的热词,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所以我们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态,或者叫一种方式,我们学习方式的追求,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这个深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在独立学习的时候体现你的深度,第二个(方面)在互相讨论的时候,体现你的深度。因为从人来讲,我们学校就反复强调两句话,一句话叫,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就是说我凡是说出来的东西,我都是经过思考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互相交流,听这个人说得特别明白,那实际上是因为他想得特别明白。反过来,想得特别明白的不一定说得特别明白。凡是说得特别清楚的,那一定是在思考上很清楚。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要从课堂上下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觉得,在课堂上,我能有收获。而且我能够品尝到智力发展、智力满足带来的深层次的快乐,能够领悟学科的规则,原来是如此的简单又如此的深刻,学习动力就会很强。所以我们经常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情知对称的,就是情感和认知是对称的。他越愿意学,学习的动力越大,他越愿意投入学习,这样他可能学得就更好更快,掌握更好的方法。反过来,方法好了,获得的美好的学习体验就更多,这样就更愿意学,所以(两者)不断的在互相促进。
主持人:
目前人航学校构建了三足鼎立的课程结构和三航课程体系,那么请周校长简单的介绍一下,人航学校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周校长:
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可以跟教育划等号。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载体,课程是表达教育内容的载体,课程是训练学习方式的载体,课程也是评价育人的载体。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走这一条路。具体到人航我们在课程建设当中,首先强调了一个三足鼎立的课程结构,这个也是我在人大附中抓课程抓了十几年以后的一点感悟。好多学校按照学校的需求来建构课程,这个经过实践,我觉得也有偏颇,因为学生的需求,他有健康积极的需求,也有消极的,甚至是比较懈怠的一些需求。有的需求是不健康的,并不是说学生所有的需求我都要去满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需求跟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之间,有的我们还是要积极的去引导的。所以教育不是被动,还有一个主动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引导跟学生需求之间怎么去平衡,这个是一个学问。第三个方面就是学科逻辑。以往我们经常把德和智,包括体、美、劳,经常是剥离的。特别是德和智是剥离的,现在实际上我们育人越来越多的发现一定要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所以要强调学科逻辑。
现在核心素养,表达的是一个总体的育人目标,主要靠学科去落实。我们提出了普通高中2017版课程标准,提炼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靠学科的核心素养去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又不等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他还有跨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有甚至学科边界比较淡漠的综合实践,实践能力,这些还需要建构相应的课程。所以在课程的建构上面,我们强调以往传统的课程体系跟学校一定要融合,所以我们根据人航的特点,又提出了三航的课程体系。第一个就是国家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校本文化拓展,我们把它叫做启航课程。启航课程主要是夯实基础。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学校开的一些选修课,包括国家的选修课,这个是为了促进学生分层发展,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群体性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三个我们叫社团和名誉课程,这些课程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一来,我们建构了三足鼎立的课程结构和三航的课程体系。在每个学科课程构建的时候,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架构。所以我们是有总有分。
现在在小学部呈现的课程,除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实际上是描述了同龄儿童的共同基础。
人航主要是科研人员的子女,他们可能基础好一点,所以我们把共同基础扩的大一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国家课程的校本文化拓展。比如说像语文,我们增加了古诗词的诵读,我们自己也编了古诗词的读本。数学我们增加了生活当中的数学、魔方这些选修课。我们在音乐、美术、体育、心理课、科学,这几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程度的拓展。
第二个就是选修课这个模块,我们学校在小学部也有四五十门课程,另外就是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课我们是对所有学生开放的,你想选什么都可以选,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选修课程了。但是社团我们是有门槛的,就是要这个兴趣发展的比较好的才能进社团。这样我们整个课程在实施上面,应该说对学生来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包括我们的美术课,我们老师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把一到八年级的美术课程都建构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尊重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为孩子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学校特别重视打基础,语数外,这个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我们还特别重视美术、音乐、体育。因为我想这个是学生一辈子的课程,艺术是学生一辈子的课程,体育也是学生一辈子的课程,他一辈子都要学的,丢不掉的。体育课程小孩有很多技能的学习,而且小孩的能力很强。比如说跳绳,他们现在一分钟能跳150——180个,一个人学会跳绳,我觉得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帮助。
主持人:
据了解,打造更多的学术名师,建立更多的精品学术课堂,是学校实现学术名校的策略之一。那么人航学校是如何进行师资培养的呢?
周校长:
我们在师德这方面我们抓了几个方面,第一是我们一开始选老师的时候特别注重师德这方面的考察,那么近来以后我们在整个学校的培养里面,把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你所教的学科作为考查和发展老师的重要要求。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热爱学生呢?实际上我们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全身心的付出,那么经过我们不断地工作,老师们做的非常好,那么做好以后,我们就要把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发现的典型,让他们来讲他们的体验、讲他们的成长、讲他们的追求,这样就变成全体老师共同发展的一种课程,凡是这样讲的,我基本上无论是教师师德,还是课程、课堂的,我都要做点评,这样实际上就是在给老师一个方法论的启示。
第二个方面就是,第一,我们把师德放在第一位,第二个我们提到重视团队的建设。所以在人航你可以问我们目前130多位老师,问我们团队建设的六个字,老师们都很清楚,就是“在一起,飞更远”。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第一强调师德,第二就强调这种“在一起,飞更远”,因为一只雁可能飞的很快,但我们团队可能飞的更远。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替换头雁。所以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面,在强调团队精神的同时,就是选拔和培养头雁,头雁的团队就很重要。所以这个就结合我们的课程、结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式、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参赛,通过这样的几个平台,来促进老师们的发展。
我们跟老师也讲,从一个初级教师到合格教师是规范,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是经验,经验来自哪里,来自经历,经历当中有经验,然后你从骨干教师到专家教师,这个就一定要经过看问题立场与方法的重大变化。
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大的方面师德、团队、课程建设当中来培养师资队伍。另外一方面,我们特别重视随堂听课,特别重视“以赛出念”,所以每学期老师们参加的比赛特别多。一般对传统学校来讲,对于老学校来讲,可能教研组长抓就行了,可能备课组长抓就行,那么在我们学校,凡是参赛的,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全部上,全部要去听课,全部要跟老师交流。而且经常周六周日去听参赛老师的讲课。因为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一个高峰体验,老师为了准备课已经思考了两三天了,他把他的赋能都赋在这了,在这个基础上吸收他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他能悟到一些方法论,所以他的成长是非常快的。
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的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老师,切入点在课堂。所以教师最后呈现的教育产品就是课程和课堂。课程主要解决教师的问题,课堂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既有高度的站位,又有夯实的基础。我在学校经常跟老师们讲的一个观点就是“顶天立地”,老师的成长要顶天立地。什么顶天?教学理念要顶天。一个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你做出来也不完整。什么立地?就是基本功立地。
所以后来在学校里面就教师的成长方式讲了几点:一个是自我的反思和实践,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长。第二个提到强调团队“在一起,飞更远”,站在团队的肩膀上成长。第三,作为新学校,我们特别注重专家引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人航的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我们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方式,实际上我们是跟北京大学温思涵博士在研究。她一方面看到我们学校很重视,另外一方面她也非常有成就感。我们老师非常投入,成长的也特别快。她的指导方式也很好,所以这个就是典型的借助于外资,借助于专家。
教师队伍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我们利用本部的力量。我们2015年就开始储备教师,都放在人大附中本部,短短的两三年,这些老师有的成为初三的教师,有的成为高三的教师了。能到这个毕业班胜任,能够做好高三初三的教学工作,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到了很好的境界。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教师培养的重要的几个方式。
主持人:
最后还想请周校长简单的介绍一下,未来学校将如何办成海淀北部、海淀区和北京市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
周校长:
这个确实我们也在思考,这个方面我们对新优质有着自己的解读。“新”就是发展理念新,不是传统的拼消耗、拼体力的模式。第二个“优”是指发展路径要优化。实际上现在比较好的路径之一就是抓课程,抓校内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就是《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发展研究,所以这块我们确立了我们的办学策略。
我们的三步走办学策略就是,新—发展路径新、发展理念新,优—发展途径优,质—发展质量高。我们在办学策略上确立了三步走:第一步叫人文立校,创设非常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这个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学校现在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校领导、全校师生员工都非常和谐。老师对学校整个领导班子非常认可。
海淀区有个“双测评”,就是对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学校党支部、学校支部书记都有测评,这个我们在海淀区都是名列第一的,老师们对我们的认可非常高。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的看,新学校可能有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暴露出来,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不能妄自菲薄。对于老师有这么高的认可度,说明我们前面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所以第一步我们叫人文立校,尊重学生,尊重老师,让学生和老师站在学校舞台的正中央这样的理念已经得到落实。后面它还会源源不断的迸发发展的力量。
第二步叫科技强校。一方面我们强调办学的氛围、学校的文化是人文的,另外一方面因为我们地处航天城,跟航天科技相关的有着非常强的科技资源,所以未来学校要建设一所科技和学术见长的高中。我们周边有非常好的科技资源,而且有非常多的年轻的科学家,我们家长里有,我们社区的研究院也有。现在中国航天的力量也非常厉害,有很多40岁左右的航天人员,这也是中国航天未来巨大的力量。我们有很好的科技资源,也正在建构这样的资源,把这些资源落到社团、落到课程上来,我也相信我们会有很好的发展。
当然我们跟国外也一起交流,跟英国、美国也在建立友好学校。我在人大附中这么多年,世界上最好的高中教育我也看了不少,所以我们的眼界还是比较高,也会学别人的长处。
最后第三步走就是学术名校。学术名校就是前面我们交流提到的,学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术的背后是什么?第一,老师要按照学术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比如刚才我们讲的,初级教师到合格教师,刚上岗的到合格,这个要规范。合格到骨干靠的是经验,经验靠经历。从骨干到专家靠的就是学术的力量。学术力量就是经验当中有规律,你能够理解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驾驭教育规律。所以学术的背后是按照规律去办事。
这种按照规律去办事不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们不但要意会,还要去言传。就是说老师不但要领悟到教育规律,很好的驾驭教育规律,最后还能用学术的方式、学术的语言、学术的结构把你这种思想和实践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样表达出来就能帮助更多的教师去成长。在这一块我们想,有了学术的名师,就会有很多学术上高品位的课程,就会有很多学术上高品位的课堂,那么学生就是在课堂上成长的,学生就是在课程中成长的。
我前面也算过一笔账,我们小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大概要上16000节课,我们一个老师,假如25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工作35年,他的一生大概上13000节课,所以我们也特别重视在课堂中、课程中来培养学术名师。那反过来对称的,学术名师一多,他呈现课程的样态、课堂的样态和他的学术品位就会非常高。所以这是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策略。
我们学校也应该是得天独厚,首先它是海淀区的学校,海淀区教委、教工委特别支持,第二,它是人大附中的成员校,人大附中的资源是强劲的后盾,第三我们主要是服务航天人员的,所以航天人员对我们的支持也特别大。现在家长对我们学校也非常认可非常支持。第四,我们学校内部师生员工心气非常高,也非常团结,所以我们学校未来可期!
主持人:
那么我们也相信人航学校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继续秉承初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好了,今天的京城名校长好声音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周校长做客我们的专访,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主持|刘悦菲
文字|刘悦菲 张晓攀
拍摄|刘猛
后期|刘猛
编辑|刘悦菲
美编|马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