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佟旌:构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德育校本课程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8-06-25 16:33:15

导读: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内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育人的主阵地。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内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育人的主阵地,通过课内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担负起德育的重任,因此,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方向,如何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教于趣、化教于心,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项目式学习所具有的实践性、综合性、多元性,为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校在德育课程体系实践中,突出知行结合,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项目式教学法为抓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助推器,构建了我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德育校本课程,并且将项目式学习模式渗透到学校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成为我校教育与教学的一大特色。




打造六大主题学习课程


我校在学校文化理念中明确提出两个“具有”——具有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在两个“具有”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我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中国娃•民族情”为主题,借助“项目式学习”这一新式教学法,依托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多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辅以“研学”的实践活动和“文化节”的展示活动,分别在不同年级中开展:节日之旅、城市之旅、民族之旅、山河之旅、道路之旅、湖海之旅六大主题的“中国娃•民族情”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落实“让每一个人都精彩”的办学理念,将师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附小人。

在教改背景下,我校开发了多门校本课程,开拓了“数学中的传统文化”、“语文中的科学素养”等多门学科融合的课程,引入了“非遗进校园”、“国画课程”等爱国爱家的系列课程,并组织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项目式学习”这一方式,展开各种主题探究课程或活动,让生可以在大好河山里遨游,欣赏自然中国的多彩多姿;可以在人文历史中穿越,理解文化中国的气象万千;可以在当代发展中探究,发现中国故事的荡气回肠,进而提升民族自信心。



培养当代君子现代“六艺”


以“中国娃”为纲,开展《传统文化六“艺”》系列课程。2016年我校成为了“中国娃”教育实践基地。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较难传统绘画形式,感受这一形式的美与趣,以中国娃形式为契机,感受稚拙可爱的娃娃形象,乐趣横生的绘画背景时,让学生体验和传承这一优秀艺术形式,从而丰富和展示个人艺术生活,审美情趣,我校开设了国画中国娃课程,课程的开展除了以校本课程加入学校课程,还以社团形式进行了补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平台。

至今我校有近千余名学生进行国画中国娃的学习,并将将中国画中国娃带出了国门,我校学生作为中芬文化交流使者,与芬兰师生共同开展中国画、剪纸课程学习,让中国文化浸润芬兰。

我校结合学生成长目标体系及学校实际,多元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意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所应具备的现代“六艺”。构建养成类课程,培养学生“礼”艺;构建曲艺类课程,培养学生“乐”艺;构建交际类课程,培养学生“射”艺;构建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御”艺;构建书韵类课程,培养学生“书”艺;构建益智类课程,培养学生“数”艺。



创设多维学习情境


以“民族情”为目,开展“小脚丫走天下”系列研学课程,把校内学习的知识,通过走出去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应用与迁移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们的螺旋成长。

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走进三风耕读苑、走进北京陶瓷艺术馆、走进木偶剧院、走进故宫、走进古都西安,齐鲁之地等,感受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经典文化的魅力。

同时,借助国际研学,师生们通过课程交流文艺表演、讲解,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从2016年2月至今,我校国际研学6次,参与人数达300多人次,走过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教育发达国家。师生们在学习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思维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使者,将中华文化带到国际上,进一步提升民族自信心。


美编 | 陈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