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师大实验校长蔡晓东:要保护学生批判性思维

来源: | 时间:2016-05-20 19:47:04

导读: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魅力。

      

蔡晓东.jpg


        名校长好声音: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魅力。


师大实验.jpg

学校名片: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 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 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欣慰和压力并存


  教育头条:虽然高考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也证明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综合成绩是北京市第一名吗?

  蔡晓东:是的,文科总分北京市第一,理科总分北京市第二,综合成绩北京市第一。文科比第二名高出很多,理科总分只比第一名差一点。

  教育头条:面对这个高考成绩,您是感到欣慰还是有压力,或者说欣慰多一点还是压力多一点?

       蔡晓东:欣慰和压力并存。

 

  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教育头条:通过今年的高考成绩,反映出课堂教学什么特点?

  蔡晓东:2007年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主题词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力课堂”的三个阶段。课堂学习理论的不断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持续改进,促进了我们学生观的变化。我们就经历了从视学生为“认知体”到视学生为“生命体”的学生观的转化过程,经历了从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到更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的成熟过程。

  教育头条:我们还知道您曾经提出“两真”教育理念,什么时候提出的?

  蔡晓东:2010年。

  教育头条:您能解释一下这个教育理念吗?

  蔡晓东:叫“做真教育,真做教育”,“两真”的第一“真”,就是“做真教育”,希望学校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第二“真”是按照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真做教育”。如果我们按照这两个规律,我们的教育就叫真教育。现在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太多了,比如孩子体育课上出了点问题,体育课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社会实践中也是,这也不让那也不让,教育不能因噎废食。

 

  练高尔夫一分钱也不用花


  教育头条:您提及了体育课,我们知道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有重视体育教育的传统,并在全国所有中学中第一个在校园里修建了高尔夫球练习场,这是在学生中推行高雅体育运动吗?

  蔡晓东:高尔夫球运动有高雅的一面,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运动,现在孩子们在我们这练高尔夫一分钱也不用花,关键高尔夫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和人的成长因素,比如自律、为他人着想、礼貌、礼仪、规则和纪律意识等,这些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品行。

 

  老师不能批评学生标新立异


  教育头条:您提及教育要按照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在课堂上,比如“活力课堂”如何践行?

  蔡晓东:“活力课堂”在学校实施,按照校本化教研的方式推进,追求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着力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比如数学学科图形之美,数学老师一堂课没有一句废话,这是老师的魅力。我是教数学的,有一次在课堂上不用尺规,徒手画一个圆,学生“哇”声一片,这就是老师的魅力。老师的语言、板书等等,都会散发出魅力。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魅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态度积极。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丝毫不差不叫活力课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不切合老师的需要,老师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保护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育头条: 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蔡晓东:对于教材里的某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学生对于其他同学发言的内容有其他想法。这些东西我觉得老师首先是保护,然后是鼓励,而不是否定。教材是经过很多专家打磨出来的,但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有些不同的东西。我们老师讲的是最好的、最标准的、最棒的,当然,有些学生的想法不一定有那么的漂亮,但是他毕竟是孩子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中间有一点差池,有一点问题是正常的,这是一个人认知领域中正常的状态,老师不能批评学生标新立异。在课堂里经常鼓励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想说敢说,他敢表达了。应该鼓励这种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不要简单的否定,更多给予学生肯定。课堂教学是一种土壤,提供一种养分,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是需要这种宽松、和谐的文化土壤,有这种土壤来培育,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连这种土壤都没有,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从何谈起?

教育头条编辑:段胜男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