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凯:把“做强数学”作为立校之基
导读: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在中国北方希望之星第七届数学夏令营开幕式上致辞:把“做强数学”作为立校之基。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
(此文为王教凯校长2025年8月12日在中国北方希望之星第七届数学夏令营开幕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骄阳似火的八月,我们满怀喜悦与期待,相聚在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共同迎来中国北方希望之星第七届数学夏令营的开幕。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从北方各地汇聚的数学少年们送上最诚挚的拥抱!向信任并选择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承办此次盛会的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这场数学盛宴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道一声:辛苦了!
中国北方希望之星数学夏令营,始终是数学拔尖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从第一届至今,它以严谨的学术品格、开放的交流平台,让无数青少年在这里触摸到数学的本质。这不仅是对数学教育的深耕,更是对科教兴国战略最生动的践行——因为我们深知,一个国家的数学厚度,就是其科技创新的底气。
作为承办方,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简称“人亦学校”)与这场盛会有着天然的契合。我们始终把“做强数学”作为立校之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教育信仰。大家能看到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用了函数表达,穿行在校园中,大家可以发现指路牌被设计成了求和符号、莫比乌斯环的形状,还有体现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比例的景观,还有毕达哥拉斯树、微积分符号;这只是“数学浸润”的表层——在课堂深处,我们构建了“基础课 + 拓展课 + 竞赛课程”的数学课程体系,小学段的“数学阅读课”让孩子在故事里遇见公式,初中段的“跨学科建模”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几何融入设计。每年的3月14日是我校的“数学节”,从小学部举办数学麒麟杯比赛,解决数学谜题,玩转益智游戏,讲述数学故事;到中学生举办“数学创亦π对”,从诗朗诵到铁人三项,从话剧演绎到24点竞速,同学们用热情与创意点燃数学激情。这就是“做强数学”的内核:让数学从课本里走出来,成为观察世界的透镜、改造世界的工具,表达世界的语言。今天,我们以这样的积淀承办盛会,就是希望让这里的每一寸数学气息,都能成为你们灵感的催化剂。
少年们,数学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人类智慧最炽热的燃烧。从阿基米德在浴盆里顿悟浮力原理时的欢呼,到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时的热泪,数学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史诗。如今,当人工智能在数学算法的驱动下读懂人类情感,当量子计算机用群论原理实现百万倍运算提速,我们愈发清晰:数学不仅是科学的语言,更是未来世界的“操作系统”。一个民族的数学觉醒,必将带来文明的跃迁;一群少年的数学热忱,终将汇成国家创新的洪流。
今天我特别高兴,在人亦校园里迎来了一群追逐数学星光的少年。我想对你们说:数学的征途上,真正的勋章从来不是满分的试卷,而是那些“卡壳”时的追问、“顿悟”时的战栗、“分享”时的共鸣。借此机会,我想送大家三个“数学锦囊”:
第一,做“带着好奇心的解题者”。不要满足于找到答案,要追问“为什么这样思考”。就像我们校园里的莫比乌斯环,表面看是循环往复,实则藏着“一维与二维”的认知突破,提醒老师们要辩证对待学生及永远的陪伴和无限的爱 —— 数学的魅力,永远在标准答案之外。
第二,做“懂得联结的思考者”。当你们在夏令营里接触数论时,不妨想想它如何守护区块链的安全;研究几何变换时,试着关联元宇宙里的空间建模。记住,能让数学发光的,是它与世界的联结能力。
第三,做“传递热爱的同行者”。夏令营里,比“谁更厉害”更有意义的是“一起变厉害”。就像斐波那契数列里的每个数字,从第三个数字起都因前两个数字的支撑而生长 —— 真正的数学力量,永远在共生中绽放。
最后,愿这场夏令营成为你们数学征途上的“黄金分割点”:左边是过往的积累,右边是无限的可能。预祝中国北方希望之星第七届数学夏令营圆满成功!更期待多年后,当你们在科技前沿书写传奇时,会记得这个夏天——在人亦校园里,曾与一群同路人,为数学燃过一段滚烫的时光。
谢谢大家!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