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第三小学顺义学校校长张文峰:共创一所好学校的几个关键行动
导读: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2022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与顺义区教委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关村第三小学顺义学校在顺义落地生根,旨在打造一所扎根于当地、具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中关村三小顺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张文峰
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2022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与顺义区教委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关村第三小学顺义学校在顺义落地生根,旨在打造一所扎根于当地、具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自合作协议签署以来,区委、区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项目的进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多次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供高层次的战略引领和深度关怀,鼓励学校突破传统束缚,持续探索教育创新模式。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一体化管理与资源共享,构建紧密教学共同体
合作办学确立了“一个集团一个标准”的原则,在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等方面努力实现统一化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致性,总校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常驻分校,他们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技巧。这些名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资源,还在实际课堂中指导年轻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名师工作室成为了新老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承。
除了名师工作室外,中关村第三小学顺义学校还建立了学科工作室,覆盖高年级和中年级段,辐射所有任课教师。这种设置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课程设计、教材使用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问题。学科工作室的存在增强了教师间的协作精神,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教学共同体,有效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
微创新实践与特色发展
学校不断寻找并推广微创新实践,从项目众筹到校园活动设计,再到积极行为规范的建立,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校每年暑假寒假期间组织三天的工作坊,将下学期的工作众筹起来,形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学校还通过举办校庆等活动,搭建平台让师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受个人贡献的价值,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推动区域教育生态优化
中关村三小顺义分校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参与研修活动,分享优质资源,旨在构建一个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联合线上研修、课程开发等措施,不仅提升了自身教学质量,也为整个地区的教育进步做出了贡献。2023年的寒假研修系列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共五天精心设计的日程吸引了区内多所学校共同参与,包括班级生活、中层干部领导力等多个主题,效果显著。
随着合作办学进入第三个年头,学校正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如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快速变化的人工智能时代等。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励着学校不断前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展望未来,中关村三小顺义分校将继续秉持“顺天性走正道成大义”的办学理念,勇于突破,深蹲时间,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助力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为顺义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编辑|李梓萌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