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副校长付云海:聚焦核心素养 培育科学英才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4-09-25 15:28:03

导读:2024年9月20日,由《教育头条》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协办的“《教育头条》系列学术沙龙第21期--北京基础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九层科学咖啡馆举行。来自各区中小学校长共同分享探讨学校落实特色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此文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副校长付云海的发言稿。

27-2.jpg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副校长付云海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力量;基础教育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学校以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为契机,将科学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校徽设计到校服选择,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彰显其主体地位。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六大资源交互的育人模式,形成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落到实处。我校聘请大学教授担任科学副校长,完善科学教育组织架构,旨在播撒科学种子,共筑科学梦想。积极实践《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主体化、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二、打通进阶路径,优化培养策略


我校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能力水平,科学地划分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培养,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一阶段以兴趣为导向,开设体育、科学、实践类学生社团,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内在动机。


第二阶段筛选特长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重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个性特征明显、创新能力显著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培养学生高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三阶段聘请大学教师或其他专业类教师授课,组织学生到大学实验室开展科学活动,贴近科学发展前沿阵地,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建立课堂模式,实现多源赋能


科学课堂是学生经历“求证、论证、举证”的科学学习主阵地。我校通过构建“情境启思、自主探究、合作辩知、评价反思、知行实践”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我校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关注学生在化学等科目上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引用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为学生长远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我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进中关村顺义产业园、星箭长空等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和交流。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如探讨颐和园、走进北京中轴线等,探寻其中的科学之美。此外,我校还与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城乡学校手拉手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强教必先强师,助推专业成长


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教育发展至关重要。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科学教师是学生科学信仰与科学世界观的启蒙者,是基础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者。我校坚持“要强教必强师”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如,我校利用首师大资源开展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项目、举办“文心师语”主题论坛等,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我校还邀请院士、科学家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宣讲,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教师涵养扎实学识,提升育人智慧和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情怀。


五、创设优越环境,打造精品社团


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资源的支撑。我校投入资金,购置了400余种器材、仪器及药品,确保科学教育落细落实。我校于上学期成功举办了科学教育一体化展示活动,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递进式、进阶性开展科学教育一体化探索。此外,我校还与牛栏山一中教育集团校成员开展合作,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社团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既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也有“课程化”管理的必要性。我校重视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建设,以社团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生物学科的泡菜、酸奶制作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同时,我校还开展了“神农百草园”项目式学习活动,将劳动教育、生物地理学习、历史文化学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耕科学课程建设,完善课堂模式,以高站位统筹规划、多场域协同育人和可持续性保障,积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夯本筑基,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教育品牌。

 

编辑| 刘佩钦 王世钰

校对| 李梓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