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验学校行政副校长张晓龙:创新党建工作 提升整体效能
导读:北京实验学校行政副校长张晓龙以“创新党建工作 提升整体效能”为题发表文章。
今年是建党102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各级党委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为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各项工作大局中精准定位、积极作为。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面、系统、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组织制度,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具体化,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之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存在的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搞变通、不到位等问题。
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各项工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要把依规治党当作管党治党基本方式。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障。
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我们要更好肩负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就必须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组织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促进全党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理论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扎实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发挥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作用,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首课、主课地位,增强理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党员、干部领悟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四、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二十大就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有大量由组织部门直接承担的任务,也有不少需要组织部门积极参与的任务。组织工作要从中找准着力点,紧紧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落实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健全严把入口、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管理体系,健全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健全党的组织工作制度规范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作出新贡献。
五、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自主培养这一人才来源的主渠道,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提高人才供给的自主可控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既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又确保用人主体接得住、用得好。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坚持以科研成就和实际贡献为依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体制内外的人才一视同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东北地区人才集聚回流,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总之,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提升整体效能上下功夫。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贯通有力。要着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更好条件。二要加大薄弱领域党建工作力度,确保覆盖到位,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三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确保运行高效。要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整合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推进“智慧党建”。四要进一步优化党建考核,确保落地见效。要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实绩实效,改进考核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让基层耗费大量精力建台账、做展板、填表格、报材料,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作出新贡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张晓龙,北京实验学校行政副校长,工会主席,高级教师,海淀区党建学科带头人)
编辑 | 王 平 王 萌
校对 | 杨福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