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夏明霞:以体聚能 无体育不人生

来源:海教思维 | 时间:2024-01-18 12:51:16

导读: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秉承“聚能于石,油然而生”的办学理念,让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能量,每一份能量都凝聚成能量石,释放天性、绽放异彩。在石油附小,体育课堂、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成为赋能学生健康身心、美好人格、坚强意志的“能量场”,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640.jpg

(夏明霞校长)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秉承“聚能于石,油然而生”的办学理念,让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能量,每一份能量都凝聚成能量石,释放天性、绽放异彩。在石油附小,体育课堂、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成为赋能学生健康身心、美好人格、坚强意志的“能量场”,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思想。石油附小基于学校办学理念,提出了“以体聚能,无体育不人生”的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将体育回归教育本真。学校主张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并将持久的乐趣转化为习惯与动力,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学会合作、健全人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学校尊重孩子们的兴趣需求,注重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按照各个学段的特点,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与活动,既与国家课程相衔接,又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既满足“齐步走”的一致,也能提供“尽情跑”的空间。

学校以运动能力的培养、健康行为的促进、体育品德的塑造这三项核心素养为抓手,在学校总体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又细化构建了基础素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个性拓展课程的“聚能”体育课程(图1),为学生体育全面发展提供土壤,为每个孩子发展各自喜爱、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空间。孩子们在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享受着快乐和成就感。


 640(1).jpg


图1 石油附小“聚能·体育课程”

 

1.基础素养课。我校基础素养体育课每周五节,实施“3+2”模式,由三节常规体育课和两节技能课程(足球、花样跳绳)组成,在强化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两个技能项目独特的育人价值(图2)从不同维度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素养,更融入了智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策略意识,实现全面育人。


 640-1(1).jpg

图2 技能项目育人价值分析

 

以《田径大单元》为例,老师通过特种兵学本领的有趣情境,让学生用“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团队闯关的游戏与比赛中体验多种跑与跳的动作方法,不断挑战自我,切实发展跑与跳的能力。学生的运动密度和平均心率值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最终达到提升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的目的。 

2.综合活动课。课程依据学生学习规律和运动习惯而设计。通过实施“三融合”育人模式(图3),实现全过程育人、全面育人和全员育人。


 640-2(1).jpg

图3 “三融合”育人模式

 

三融合包括:一是“学练赛评”融合,实现全过程育人,做到无缝对接和自然过渡。体育课上“学”:学得扎实、学得快乐;“练”:日常“练”得自觉,练出成效;“赛”:比赛中,赛得精彩,赛出友谊;“评”:评得客观,评出风格。

二是“德智体美劳”融合,实现全面育人。以体育促“五育”融合,做到活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全面融合。

三是“家校社”融合,实现全员育人。一是以体育活动,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以家庭体育为基础、以学校体育为中心、以社区体育为延伸和补充的立体发展模式。

以学校足球联赛为例,学生在课上学会踢足球、学习球赛相关知识,课后班级足球队练习打比赛,学校每年还举办班级足球联赛。83个教学班,每个班都有男队、女队,全校共有166支球队,而且各班聘请家长作为球队教练、领队,深入参与其中。在淘汰赛和决赛阶段,我们会利用周末时间,租用校外正规足球场进行比赛,让家长们亲临比赛现场,为获奖班级颁发奖杯,也为家长颁发优秀教练和领队的奖牌。


 640-1.jpg

 

3.个性拓展课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我们着眼于孩子的兴趣,放眼于他们的未来,开设了一系列体育个性拓展课程。同时,实现体教融合,着力培养出更多的运动健将、优秀竞技人才。

坚持课程多样可选择。除基础素养课中的两项技能课以外,学校还开设了篮球、田径、武术、体适能、摔跤、跳皮筋、棒垒球、健美操、乒乓球、定向越野等十二门课程,学生可以在这里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专长。

专业的事情找专业人做。学校聘请专业教练参与到日常训练中。例如,我校分学段成立了校级男子、女子足球队各三支,与汇信足球俱乐部合作,共同承担足球课教学,进行专业指导,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树立榜样,评选体育小达人。我们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微视频等媒介宣传社团成绩。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弘扬学生拼搏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

重赛事,激发内生动力。近年来,我校各社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世界啦啦操冠军赛小学组第一名,全国青少年定向教育赛团体第一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花样跳绳、跳皮筋比赛特等奖,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操比赛一等奖等多项优异成绩。


 640-2.jpg

 

4.多元评价激励。评价的目的是为记录学生能力发展曲线,我们将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挖掘出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中的不足与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

因此,我们构建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体育评价体系(图4),把学习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640-3.jpg

图4 “聚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我们设计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表1), 倡导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尤其是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评价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640-4.jpg

表1 《障碍跑》评价表


学校鼓励教师向内精研求索、向外寻求支持,规划出“教研实践培训、科研引领提升、专业技能发展、专业学历晋升”的体育教师成长路径(图5)。在不断健全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同时,通过创建友好的生态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能量支持”。


 640-5.jpg

图5 石油附小体育教师成长路径

 

深入研修——赋能。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学校充分保障教研时间,教研做到学年有目标、每期有重点、月月有主题、人人带问题,并逐渐建立了“专家指导—骨干引路—问题导向—项目搭台—自主研习—团队协作—提炼成果”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了“融集体智慧、修专业素养、聚情感力量、品职业幸福”的研修文化。

不辍学习——蓄势。学校鼓励教师终身学习,在专业学历上努力晋升。目前,我校体育组已有7位教师通过职后培训,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在学校中,是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学科。我们倡导体育老师要技多傍身,从而激发职业活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运动,多位教师取得篮球、足球、健美操、跳绳等教练资格,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个集体强健的民族,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让运动成为孩子们的习惯,让他们的生命因运动而更加精彩。

这些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校”“全国软式垒球基地校”“海淀区武术、棒球、田径、健美操、定向越野项目传统校”“海淀区优秀教研组”等荣誉,我校会继续坚守教育者的初心、牢记新时代的使命,创设一切条件、搭建多样平台、聚合优质资源,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 | 刘磊 张心惠

校对 | 周静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