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张丕学:深化课堂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3-12-26 10:56:44

导读: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当下各国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立足现在培养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教育人不仅肩负着陪伴孩子幸福成长,更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肩负着为国家富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担当。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创造人才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

深化课堂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

  张丕学


微信图片_20231226110316.jpg


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当下各国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立足现在培养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教育人不仅肩负着陪伴孩子幸福成长,更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肩负着为国家富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担当。

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创造人才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

一、确立一个导向,深化课堂育人

我们究竟应该追求一种什么形式的课堂?是传统的“知识型课堂”还是现代的“生命化课堂”, 由于“知识型课堂”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眼前“学会”为目的;而“生命化课堂”是基于孩子学科思维、实践应用、终身学习、创新创造素养的培养,是基于长远“会学”为目标,显然,基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从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未来视角来看,我们应该追求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化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个个充满灵性、闪烁智慧、充满好奇心的追梦天使,所以教育的目标不是育分,而应是育人,人的成功、成才、成长才是我们育人的目标,所以课堂应该成为“育人场”,即孩子成长的“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成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场”。

一直以来,我校积极倡导魅力课堂,它是基于尊重学生自然天性和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激活学生好奇心和上进心,努力让教学迸发绚丽多彩的魅力光芒,引导学生对学习倾注情感,树立主人翁的“家园”意识,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让学生在激情快乐、愉悦成功中学习成长,从而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中主动成长、创新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学科育人课堂。


图片1.jpg


    深化课堂育人,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首先在于建立一种平等、融洽而非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课堂氛围的基础,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是“主导者”,要因时因地创造条件和环境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正向沟通,给予学生学习或成长上的信任与建议;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持续的信心培养,给予学生持续的肯定与激励;好的师生关系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需要教师具有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育人理念,需要教师掌握多元发展的评价标尺,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期望和等待。

二、抓住两大核心,面向未来育人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左手是孩子的未来,右手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工作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当前需求来推进改革,学校需要直面学生三年后的成长关切,需要关注家庭对孩子的短期愿景;需要面向20年后学生适应社会的素养发展需求;更需要思考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长远需求,需要站在国际竞争、国家发展的深远视角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掌握好“短期升学需求”和“长远素养发展”之间的度才能让基础教育改革获得持续性的力量源泉。

1、立足现在,成就孩子愿景梦想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还有人把“提升学生得分能力”和“素质教育”对立化,我们固然需要打破“唯分数论”,但也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分数摧毁的是孩子和家庭的当下愿景,固然也就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持续性认可,而只要分数,通过高强度地死记硬背、大量刷题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会损坏学生的健康,更会影响未来国家对人才的素养需求,所以“育分”还是 “育人”不能对立化,把“分”和“人”对立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思维方式。

一所学校“育人”是最终目标,在育人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能达到所谓的“分”的要求,如果某学校或老师宣称“我只育人不育分,我分数虽然不高,但我搞的是素质教育”,这种逻辑是相当荒谬的,肯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育人”肯定能使他的“分”上去,但“分”绝对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更不能成为终极目标,所以素质教育不能简单的和应试教育直接对立。

素质教育重在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为目标,改变教与学方式,推进课堂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不要分数,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可以通过分数来进行评价的。我们欣喜的看到,近些年全国中、高考不断探索命题改革,尤其是北京的命题趋势,不断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通过命题改革不断发挥导向、诊断和发展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思考课堂的“教与学”,不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推动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综合改革。

2、关注未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如何评价育人质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直以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国内教育人陷入沉思:“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教育者短期的功利性思想导致的,即关注孩子眼前的得分,忽视了孩子长远的创新、创造思维培养。

一个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看顶尖科学家的水平,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基于未来的拔尖创新性人才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爱因斯坦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初到美国,在接受采访时说:“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这句话其实启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考,会学习”。

 传统的应试赋予学生寻找标准答案的固化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虽然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两句话:“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26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也真切的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关键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唯有好奇心才能激活学生不畏困难主动探究的欲望,唯有想象力方能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力。

 从课堂育人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扎实双基出发,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与学为载体,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好奇心、自信心,不断探究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跨学科领域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夯实三个环节,提升质量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素养需要贯彻落实“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国家发展的未来人才需求,二是面向学生成长的近期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同时结合学情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让全体孩子均有获得感、成就感。从课堂育人的角度来说,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体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样”上下功夫,从推进双减、落实减负增效的视角来说,也需要我们在“教、学、评”上科学研究,积极探索。

1、加强课程研究,研究教什么?

我校一贯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什么体现的是教师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决定了教学的整体方向和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而目标是指引行动的指南。同时,日常的授课模式包含新授课、习题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需要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研究,我校引导教师积极推进课前十大研究:即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整合研究、单元教学研究、学生学情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目标研究、学科素养研究、配套作业研究、命题方向研究、模拟试题研究;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引领全校学术科研,并结合我校特点积极探索十五年一体化学科大教研,促进全体教师能够站在孩子连贯式的培养和学科衔接的基础上看待本学科教学;其次深入开展学段学科专题化教研,采用“四定”模式,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题发言人,促进了教研工作的高效开展;教师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研究。

2、加强策略研究,优化怎么教?

一个剧本,即便提前选好了主演、群演,作为导演,要想拍出一台好戏,依然需要思考:主演、群演如何配合?剧情如何演绎?何时到达高潮?同理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怎么教体现的是学为主体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的艺术和效率。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我们引导教师积极从下列四个问题出发:如何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如何教课堂效率更加高效?如何教更能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如何教更能促进学生素养及思维成长?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学校引导教师参考以下八大维度:即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生生互动、启发引导、演示实验、实践练习、合作探究、项目学习。

教与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构建一种平等、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爱与尊重的状态,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的沟通和传递,引领与影响。学校成立校级督学委员会,聘请专业学科教学专家担任督学,推进全校常态课堂督导,积极引领全体教师做好怎么教的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做好评价研究,落实怎么样?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课后要懂得及时反思并推进落实,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关键也在于学会教学反思,一节课上下来,教师要及时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懂得在反思过后进一步跟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此我校指导教师在课后积极加强四个方向的反思:即反思学生学科学习兴趣、课堂思维水平、课堂活动参与、课堂练习实效;进一步推进六个方向的行动跟进:即作业诊断落实、辅导答疑跟进、分层提升推进、个别谈话沟通、阶段反馈检测、创新激励成长,一手抓素养提升,一手抓双基落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落实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周期内对教学质量评价跟进的一种持之以恒的行为,抓质量需要“心中有温度,胸中有评价,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夯实双基是提升学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双基也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提升的起点!提升质量育人需要教师在强化课程研究、优选教学策略、推进评价落实三个环节上多下功夫。教学质量犹如长方体的体积,教什么(课程研究)相当于横轴,怎么教(教学策略)相当于纵轴,怎么样(课后落实)相当于竖轴,只有从线到面再到体做好三个维度的深化研究,才能获得教学质量提升的最优解。


图片2.jpg


四、加强四点关注,推进健康育人

推进课堂育人,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传授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拨者,所以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四个关注:

1、关注学生学为主体

课堂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解放学生思维,不唯教,只唯学,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魅力课堂,充分尊重学生,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积极融入课堂,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素养发展

课堂教学终极的落脚点在于为未来育人,在于培养有创新创造思维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育人理念,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更加宽松、自由、平等,要给予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表达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追求。 

3、关注学生全员成长

任何一个教学班其实都是由ABCD多个层次的学生构成,恰似一座百花齐放的“生态花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不一样的光照、水分、养分,让每位学生在“生态花园”中都能茁壮成长。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了BC,而忽视了AD。若此,课后我们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或辅导。要给A层学生留下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要给D层学生多些关心、辅导或激励,并让这些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走近你,亲近你,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不是简单的用同种原材料、一套工序高速生产同一种产品,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性格的鲜活个体,所以在育人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变化随时改变教学策略,随时调整教学难度,过程中因时因地给予不同的阳光和雨露,再寄予希望和守候,这就是园丁的幸福。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核心舱,课堂是生命的历练场,课堂是孩子的追梦园,课堂的本质应成为“立德树人”的“育人场”,即通过课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通过课堂培养符合国家、社会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应该像太阳一样,驱散乌云,普照大地,润泽万物;

教师应该像阳光一样,积极乐观,带来光明,温暖人心。


(作者系北京实验学校(海淀)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四有标兵,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作者 | 张丕学

编辑 | 王   平 周静

校对 | 王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