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访谈

全疆发:中小学如何制定高质量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03-23 10:52:06

导读:当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制定“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如何才能编制出高质量、宜操作的发展规划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当前,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制定“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如何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发展规划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规划的概念、目的要明确


规划是指政府、企业、学校等组织部门制定的长远发展计划。从时间角度讲,应立足于长远的长期性思考,通常至少是五年及以上。从内容来讲,侧重于基础性、整体性、方向性、战略性思考。学校规划是未来整体行动方案,目的是通过提出指导性、原则性、纲领性意见,引导学校各部门与个人的发展。高质量的规划具有目标引领、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操作可行等特点。


各部门乃至个人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该有工作计划。与规划不同的是:计划通常是指一年内的具体工作内容、步骤、方法,偏重于战术层面的执行、操作与落实。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也可以有部门、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


譬如,北化附中“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美的教育”体系的整体性、方向性策略,“五个提升”的办学目标,以及涵盖文化、课程、学生、教师、干部等五个要素的子目标与实施路径,乃至诸如“审美融入”“习与智长”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规划讨论通过后,还要求参照学校规划,各校区制定工作计划,教师拟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体例应符合规范


学校规划的出发点是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谋求新发展,即通过问题解决、目标引领,促进发展。虽然目前尚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文本格式,但参考其他行业的规划,可以有一个大体规范的体例编写要求。


编写体例中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前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及存在问题分析。第二部分应该是新时期发展的时代背景,规划编写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等的阐述。第三部分是规划的目标及可行性分析,包括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特色项目、经费支持等。第四部分是主体,包括学校发展各要素,比如学校文化、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服务保障等的目标细化,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实施策略与具体路径。第五部分可以是一些可能的附表、附图、编写负责人等。


学校在具体编写规划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如为了突出重点或简明轭要,做些删繁去简的调整。比如:北化附中的“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一是考虑“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八项成绩,实际上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还有承前启后的连续性,就没有单独在“可行性”分析上过多着墨;二是考虑到疫情对政府财政及学校经费缩减的不确定性影响,在校园建设、设备更新、环境改造方面等一句话带过,也没有过多的具体阐述。


三、规划应当顺应时代发展


在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办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的影响及人才培养要求,要有超前思维与战略眼光,否则就达不到引领学校发展的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新表述。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它的基本含义是:这是我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还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更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时代,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标准是什么?2018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六个下功夫”既指出了当前教育的不足,又为新时代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突出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综合素养的高要求,目标是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


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北化附中“十四五”规划在拟定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子目标时,明确了“立志、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目标,提出了:营造“心美、言美、行美、境美”的校园风气,构建“美的教育,美好人生”的课程体系,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化附学子等一系列子目标。学校通过审美融入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系列文化节日的活动过程体验,强化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目标,信心百倍地迎接新时代。


课程与活动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2019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新时代为主线,围绕“高中育人方式”“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教育评价”等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这一系列的文件都应该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制定规划时,明确了国家必修课程的实施、改革、特色构建过程中要注重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等育人因素的渗透,并在思政、劳动、体育、美育等相关学科教育中,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劳动习惯、运动爱好、审美情趣等系列具体措施。比如,每学期开展劳技、篮球、合唱、诗词、书画大赛等,从而培养能迎接新时代挑战的接班人。


四、规划的办学目标适切可达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应该基于办学条件、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政策支持、历史进程与社会环境等。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校,高调提出了“知名”“一流”“现代化”“国际化”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的“标签式”办学目标,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结果是贻笑大方。学校是否“一流”“知名”“国际”等,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办学能力与质量,更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栋梁之才。很显然,这些要求及评估标准都不是一个五年规划能完成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知名的一流学校通常是拥有一大批知名校友的百年老校,至少也要30年的校龄才能产生知名校友呀。


北化附中“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办学目标分别是: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达1560人;教育质量提升,进入同类校前三分之一的位置;形成“理工特长”“海棠文化”“尚美学生”“足球”等办学特色与品牌;教师水平提升,市区骨干比例增至20%;在“美的教育”课程建设、“理工持长”人才培养上形成经验,在北京市有较大影响力。虽然这些目标都有较高难度,但也不是遥不可及。依据现有办学基础,通过全体师生的奋发努力,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也体现了规划的实事求是,同时也有利实现规划的目的。


五、规划应有利于主体的实践操作


无论规划如何好,但终归是靠干部、老师、学生等相关的主体去认识、识同、实践操作。所以,规划要尽可能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拟定的具体措施应该明确、可操作。这样才有可能把规划中的构想变成现实中的行为,通过具体实践达成规划目标。


譬如:北化附中“十四五”规划中,非常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要有自主发展意识和积极的社会参与。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生涯规划、自主管理与习惯养成,习得“六个一”的好习惯。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社团管理、班级常规管理与评比、大型活动的组织等培养社会参与能力。新意之处表现在:创新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群的功能与作用,创新家校共育新途径。又譬如,在服务保障中既有党建机制的保障,也有干部作用的发挥。包括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干部要有奉献、服务精神,创新与合作意识,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等要求,还有对德育和教学干部每月完成“六个一”的具体量化工作。虚实结合落在实处,便于操作与考核评价。


六、规划的产生要发挥群众智慧


规划的产生过程,学校之间会有差异。有的是校长先出简单思路,各部门干部们分头写,然后集成。有的是校长先写一个初稿,然后分别发动干部、老师,甚至请专家讨论提意见。最后还要经过教代会代表审议、表决通过的过程,才能成为合法文件公布、执行。


我比较倾向于校长先出一个初稿,然后组织分别组织干部、老师们讨论。这样做有利于整个规划是一以贯之的系统思考,有一定的逻辑性。比如,我在构想北大附中的办学思想与文化体系时,就是以“美的教育、美好人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两组词语中的“美”“习”“化”三个关键词,组合、延展相关德育、教学、管理理念,相应的学风、教风、校风表述,以及臻美德育、博美课程、智美教学、偲美社团、和美管理、怡美校园等。应该说提法比较先进,也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又规划具体的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就比较有体系了。校长没有如果先期的系统思考,就放手发动干部去写,后期再进行统稿就会产生整体思考、逻辑关联等难题。


校长有想法,但老师没有深度参与,出笼的恐怕是空头文件。我们的做法是:校长的规划初稿出来后,先发给各校区组织干部讨论提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二稿,发动所有的老师学习、讨论、提意见。形成三稿后,向校外的一些专家征求意见。第四稿在教代会讨论、提意见,修改、表决通过形成第五稿。我们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分别收到过八十、五十多位老师的书面意见。在发挥群众智慧,集思广益的同时,更主要是老师、干部的认识、认同感增强了,提升了实践过程中的执行力,也提升了规划的质量。因为讨论的民主过程激活了教师潜在的主体意识,鼓励教师锐意改革、追求卓越,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创造性劳动中践行爱心育人。学校积极营造机会与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与培训等。教师努力落实每年“六个一”的学习行动,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精神、知识与能力,并享受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成功与快乐。


学校规划与其他行业规划的不同点,或者说规划的实操性与质量高低,都取决于学校规划的出发点及各项具体措施等能否都聚焦于人,即如何激活、发挥教师、干部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进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潜能,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文字 | 全疆发

编辑 | 闪洁雯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