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新城分校王欢欢:当遭遇“手机控”
导读:晚上11点30分,小宁屋里的灯还亮着,妈妈悄悄打开他的房门,准备把牛奶端给他,听见开门声,小宁迅速把手机塞在作业本下,可这哪逃得过妈妈的眼睛。妈妈觉得一股无名之火蹭一下上来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新城分校 王欢欢
一、案例描述:
晚上11点30分,小宁屋里的灯还亮着,妈妈悄悄打开他的房门,准备把牛奶端给他,听见开门声,小宁迅速把手机塞在作业本下,可这哪逃得过妈妈的眼睛。妈妈觉得一股无名之火蹭一下上来了。
“又玩手机,这都几点了?明天课还上不上了?说你多少次了,再这样我把你手机没收了。”
小宁红着脸:“好了好了,我查个资料,又没干别的。”
“真的吗?给我看看。”妈妈一把夺过手机......
二、问题梳理:
孩子写作业时用手机(或电脑)查信息的真实情况,罗列如下:
1.确有作业是老师布置需查阅资料完成的情形:(1)孩子有紧迫感,快速完成后,自觉自律不用手机或归还家长。(2)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孩子无法辨别取舍,耗费时间较长,或查着查着注意力就转到了聊天或游戏上。(3)借故聊天或打游戏。
2.老师没有布置查阅资料的作业,但孩子做作业不用心,有依赖心理,不肯动脑筋独立思考,依旧想借用手机认真或糊弄完成作业的情形:(1)查找参考或者抄袭(有可能同学直接拍图借抄),完成后自觉自律不用手机或归还家长。(2)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孩子无法辨别取舍,耗费时间较长,或查着查着注意力就转到了聊天或游戏上。(3)借故聊天或打游戏。
综上,孩子依赖手机的情况不尽相同,罗列如下: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三、归因分析:
孩子对手机渴望本身没有错,是正常的心理诉求,理应被理解和尊重。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仅仅是由于通讯交流的需要,更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心驱使。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小宁的妈妈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觉自律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爸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对我们七四班27名同学54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平日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一般都在做什么?(1)做家务(2)看手机(浏览、聊天、接打电话或玩游戏)(3)没下班(4)看电视(5)看书(6)陪伴敦促孩子做作业(经常或偶尔),其中看手机占比96.3%,大人尚且如此渴望,更何况孩子。
四、方法策略
当遭遇“手机控”,父母更多地理解、尊重、信任和陪伴孩子是关键,预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首先教师与家长约法三章:1.学生不携带手机来学校,在家由父母管理手机;2.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当面看手机;3.当天需要查阅资料或使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时长各任课老师或课代表群里告知。其次家长跟孩子“约法三章”,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教师指导家长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明确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每天规定用手机的时间,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编辑|余琳
美编|秦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