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讲习

前门小学 李承蔚:微变革 微创新之让学习带“电”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9-03-26 20:28:45

导读: 加入前门小学这一年,也是我在名师成长大讲堂里浸润韶华的一年。从中学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变革,受益匪浅。

前门小学 李承蔚


 

加入前门小学这一年,也是我在名师成长大讲堂里浸润韶华的一年。从中学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变革,受益匪浅。“微变革,微创新”这个主题,让我忆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航航老师带来的一节《学生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的课,我想:这正是我们老师、家长当下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何不就从这个谈起?面对孩子沉迷于手机、iPad、电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分享一下徐老师提到的一些理念。徐老师认为,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主要原因如下:1.娱乐时间碎片化,符合人们的注意力偏好。比如:抖音、快手等。2.娱乐方式唾手可得,便利性增强。3.社交功能性增强,形成圈子文化、固化娱乐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五层,但随着社会发展,如今人们的需要应该是七个层面。分别是WiFi、充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责任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初看感觉好笑,但细想,的确如此。成人都离不开手机,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

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大多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具有以下特征:1.处于叛逆期。情绪两极化,做事不计后果。2.非常重视同伴认同。3.开始挑战权威。4.渴望成熟,却难以摆脱思想上的幼稚。为何他们如此沉迷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呢?深层次分析,首先,玩游戏有归属感,又有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其次,源于空虚,不停地刷屏,获得短暂的愉悦感。再次,大家都玩手机,与同学之间有话题聊。而且上网还不受约束,自由自在。最后,信息获取非常容易,所以形成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针对以上种种,徐老师也给我们支了四招。即建立关系;收集信息;搭建支持系统;生活重构。

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微变革和微创新。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2.电子产品和学习相结合。3.引导学生用电子产品关注生活,挤压游戏娱乐时间和空间。

首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家长的反映以及我的调查,发现我们班有学生玩抖音、快手 美拍、手机游戏、微信聊天等等。为此,我专门给孩子读一篇文章《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

读完后,让孩子谈谈感受,大家发言踊跃,谈出了真实的想法,我也收集到了第一手的准确信息和资料。同时,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给孩子一个自行决定每天玩的时间。如果强制取缔,可能会激发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自行决定时间,可以让孩子有动力去执行和遵守。通过以上方法,我们班个别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观。

其次,让电子产品和学习相结合。如今电子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怎么让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呢?我认为,可以与学习相结合。比如我们班每天有一个《论语打卡》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论语阅读,然后拓展理解。现在学生们已经把这个作为一种主动的学习习惯。

然后,让学生关注一些公众号,比如:中国红领巾、国图少儿馆等等,获取更多的正能量信息。最后,我会让孩子关注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短片,写写片段。比如我曾经让孩子看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动画短片《鹬》,看后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孩子写得生动形象,见解独到。还有,学校经常也会让孩子看一些短片,比如《窑洞里的读书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写一写观后感。

最后就是引导学生用电子媒介关注生活,从而挤压原有的游戏娱乐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远离电子产品,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虚拟进行针锋相对的比较,才能摆脱虚幻回归真实。为此,我会留一些不命题的开放类作文,让孩子用心观察,写写自己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比如让孩子写一写《我最喜欢的美食》,《风土人情》,《记一次旅行》,《我最喜欢的北京景点》等等。这样做,可谓一举两得,在兴趣和特长中天马行空,放飞自我。成功的转移了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和吸引。

当然,要想学生远离电子产品,肯定不能光靠我们教师。我认为,要与家长紧密配合,学校教师管,回家家长管。要让家长深刻意识到自己在青春期教育的垂范作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多数都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因此我们还要多进行赏识教育,让自信唤起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感等等。

由此可见,让学生不再沉迷电子产品,我们老师和家长任重而道远。


编辑|余琳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