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王鑫:“会”快乐 会幸福
导读:王鑫,一级教师,朝阳区优秀青年班主任及阳光杯优秀班主任,并被评为北京市《少年讲书人》优秀指导教师,所执教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进行劳动主题班会展示。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她的带班理念是:敬重与重视、懂得与理解、包容与赏识,在尊重和友善中健康成长。
那是一个寻常的放学日,却因琪琪的“失踪”而变得不再平凡。“王老师,我在校门口怎么没看到琪琪啊?”琪琪妈妈的焦急声音通过电话传来,我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已经放学一个多小时了!正当我心急如焚时,电话再次响起,传来了琪琪已自行回家的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琪琪妈的气愤与无奈:“就这孩子,真是一天不找点事,她就难受!”还没等我说话她又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中午,我跟琪琪聊起了昨天的事,她含泪却故作坚强地说:“我才不用他们接呢,反正也没人在乎我。”孩子越说越委屈,我心疼地把她搂进怀里:看来,这个看似坚强的孩子背后,藏着深深的孤独与渴望……整整一个下午,我的心都沉甸甸的。
放学后,我把琪琪妈请到了教室,一同探寻事件的背后原因。“姐姐上中学,学习压力大、睡得晚,早上总赖床。经常连累早起的妹妹迟到,所以琪琪一直很不满。昨天早上姐姐又不起床,琪琪急了砸门,我一着急吼了她几句,还打了她几下……”说着妈妈眼圈就红了,“昨天我确实不该打琪琪,但她也不能自己跑了啊,接不到她我们多着急呀……说实话她俩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差异又大,经常有摩擦,所以几乎是天天吵,我没辙,有时急了就各打一顿……”
听着妈妈的倾诉,我不禁为这本应幸福的一家人担忧起来:“孩子们有矛盾,很正常,大人得先控制好情绪。孩子都大了,尽量去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您觉得呢?”当天我们聊到很晚,效果不错。我们约定好,多去学习二孩家庭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随时交流。
在班里,我组织开展“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多子女家庭故事分享会,琪琪参与其中,满脸羡慕,但一向敏感的她略显拘谨和不安。我意识到琪琪可能看出来这个会是为她开的。所以第二天,我就把分享会升级为全班学生参与的美好时光微班会。楠楠讲给弟弟洗脚、喂饭的趣事;思雨讲为父母分忧,主动做家务;宁宁讲和上初中的姐姐一起学习的故事……微班会结束,琪琪悄悄跟我说:“王老师,那天我真不应该赌气,自己跑回家……”我一下把她拥入怀里,“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啊?多想想爸妈和姐姐都为你做了什么……”后来的微班会上,琪琪饶有兴致地分享了她的家庭快乐故事,看着她灿烂的笑脸,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当然,二孩的家庭教育问题,最需要改变的还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于是,我利用家访指导了琪琪家的第一次亲子家庭会。但没想到大家刚坐下,就吵了起来。姐姐先抢着开了口,“我讨厌妹妹,爸妈老说我笨,学习不如她,我俩能比吗?!”琪琪也哭诉:“我还不喜欢你呢,你懒床,妈妈却打我,凭什么?”一听这,妈妈也火了:“天天就会吵,让老师看笑话呢?”爸爸瞬时也瞪起了眼。眼看着气氛越来越僵,我赶紧救场:“大家都别急,我还在呢,有话好好说。我们先不说事,先看看我带来的礼物,好吧?”我一边说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根蜡烛,手拉着琪琪坐下,并示意妈妈和姐姐也一起参与。
关好灯,我先点燃了父母面前的蜡烛,说“这烛光代表爸爸妈妈的爱。有了姐姐后,父母把爱都给了她。”我边说边把姐姐面前的蜡烛点燃,“你们发现烛光有什么变化?”没等他们回答,我接着又把妹妹面前的蜡烛点燃,“后来琪琪出生了,你们发现烛光又有了什么变化?”我一边说一边微笑着透过烛光看着姐妹俩。“两根蜡烛比一根亮,三根比两根更亮。”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对,这烛火就好比你们的家。妹妹出生后,姐姐依然沐浴在父母的爱里,得到的爱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妹妹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了更多的光亮。四个人的家更温暖了,你们俩得到的爱更多了。是吗?”看着一家四口神情动容,我想他们一定体会到了爱不是独占,而是共享。我又接着讲述了琪琪在微班会上分享的对牙医妈妈的崇拜,对姐姐经常帮她整理书桌的感谢,对爸爸拿手好菜的夸赞……第一次亲子家庭会效果甚佳。
趁热打铁,我把《正面管教》中“亲子家庭会”介绍给一家人,建议他们每周召开一次。在书籍的引领下,琪琪父母慢慢学会了在情景模拟式的共情沟通中,和善地接纳姐俩的小冲突,适时放手让她们在试错中成长,姐妹俩有事也知道商量着解决,还共同参与到了很多家庭事务的决策中。
一个月后,我又一次走进他们的亲子家庭会。琪琪夸姐姐主动给她讲题;妈妈夸姐妹俩母亲节为她共同制作的果盘;姐姐则大方表态:“这段时间爸爸回来都特晚,但还专门早起送我们,我再也不懒床了……” 融洽的亲子家庭会在致谢中拉开序幕。一家人还针对“化解矛盾从倾听和接纳开始”进行了主题讨论,最终全家人达成共识: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情绪,遇事多换位思考,多想他人的好……
就这样,琪琪一家在一次次的亲子家庭会中,努力改变着。我也在一次次的美好时光微班会中,带着孩子们体会家庭、班级的温暖。更在一次次与家长的真诚交流中,引导着他们学会呵护孩子的独特感受,学会悦纳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并充分给予他们自主成长的空间。“会议”让我找到了适合的教育方法,“会议”引领着每个家庭走向快乐、走向幸福!
编辑|祝锶桐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