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剪影之一
导读:下面介绍的这七位教师,就是学校教师的优秀代表。
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28年,目前拥有5个校区,150个教学班,5245名学生,361名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直以来,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在“生长教育”特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采取唤醒教师内需,促进自主发展;重视科研引领,提高专业水平;坚持分层培养,打造伯乐名师;注重交流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等有效举措,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形成了校内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人才梯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介绍的这七位教师,就是学校教师的优秀代表。
于晓明
做一个懂教育、有情怀的教师
于晓明,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小学一级教师,通州区骨干教师。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坚定信仰,传承教育情怀
在于晓明老师看来,“热爱、真诚、追求”,是教育情怀最基本的含义。工作中,于晓明老师一直努力做一个懂教育、有情怀的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的意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排;用自己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给予学生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在教师教学管理上凸显管理特色,落实课堂常规,深入校本教研。
努力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对于于晓明老师来说,她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里面有规定动作,更有不少自选动作。有学习借鉴,更有创新生成;有程式规范,更有个性张扬;有教学常规,更有情感领悟。在日常教学中,于晓明老师长期积累,苦练内功,显现个性,深受学生欢迎。她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将每次学习的所得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她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除了阅读专业书籍之外,她还定期订阅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从中开拓视野,吸取营养。她认真指导本校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研讨,帮助徒弟、新教师成长。
立足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一直以来,于晓明老师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她承担过多次区级课题研究和市、区级现场研究课,多篇论文和课例在市里和区里获奖。《农村小学教师合作障碍与超越》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学习 创新 发展”终身学习征文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我在教育研究中成长》获区级二等奖,她参加全国“创新杯”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鸡兔同笼》的说课获一等奖,《基于成长教育理念,发掘“双胞胎”宝藏》在全国“生长教育”论文评审中获二等奖,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2018年基于项目学习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中获优秀成果奖。她在通州区教育系统“党旗引领师魂筑梦”教育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秉承“生长教育”理念,以扎实肯干和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于晓明老师努力做一个让自己满意、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张玥
把教育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
张玥,现任数学教师,教学副主任;校级骨干教师,通州区青年骨干教师,通州区骨干教师。
授之以渔,有效教学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开始,“奉献、求真、创新”,就是张玥老师始终遵循的理想信念。她爱岗敬业,始终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张玥老师相信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她在学校“生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了数学学习与研究的特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数学,逐步提升数学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生长。为了教好数学,她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争取更大的进步。她细心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进行方式多样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关爱学生,甘于奉献
张玥老师细致入微地关爱着每一名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她借助心理学相关理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借助团体指导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单独沟通,及时处理问题,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追求的教师,一定是把教育当成事业,醉心其中、孜孜不倦,乐在其中、甘于奉献。为此,张玥老师始终信守“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量。立德树人,不忘初心,张玥老师以对教育的热爱,在学生们的心田里播种下未来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辛勤耕耘,收获硕果
从教以来,张玥老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进步明显,成绩突出。她主持的通州区科研课题“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扎实开展,成果丰富,结题良好;在2017年通州区“春华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第四十八届“创新杯”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中,荣获说课一等奖。她多次承担市、区、校级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并获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案例荣获市、区级奖项,并刊登于市、区级教育刊物上。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相信张玥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更多的力量。
徐勋
奉献青春 无怨无悔
徐勋,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践行教育》、《小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手册》等书籍的编著,撰写的论文《明确育人价值 把握核心观点 实施有效教学》,发表于《通州教育》2020年第5期。
立德树人,做好本职工作
2014,大学毕业后的徐勋老师怀着“兴雨助鱼跃,跃门万龙腾。腾空从云返,返乡予民兴”的志向,回到家乡,成为了马驹桥镇中心小学的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七年的历练,他从一名青涩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一步步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徐勋老师谨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他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和指示,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徐勋老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关乎国家兴亡,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合格公民的职责。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学工作中,徐勋老师谨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座右铭。他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有钻研精神;他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各项工作任务;他关爱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将“身教重于言教”真正落到实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徐勋老师学会了如何与学生成为朋友,如何打造自己的教学移情艺术。课堂上,他幽默中不失严谨,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对话更有温度。
徐勋老师积极参与区教研员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在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认真学习,认真反思,使自己的学科素养得以质的飞跃,并在区教研活动中做《119的警示》等数节展示课、研究课。
竭尽所能,做好线上教学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学生居家自主学习。在此期间,徐勋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线上课,尽自己的所能,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他承担了《我们家乡的风俗》等多节通州区道德与法治名师课堂线上微课的录制。
仰望星空,徐勋老师深知肩上的重担。为了学生,他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青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王秀娟
幸福带班 快乐育人
王秀娟,2009年7月参加工作,班主任、教研组长;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通州区小学骨干班主任。在12年的教学工作中,王秀娟老师以对学生的拳拳真爱,对工作的诚挚热情、不断追寻“真善美”的为人为师境界。
做一个细心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教师,王秀娟老师深知责任的重大。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班上的“风吹草动”,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发现有学生听讲座、看节目时总是不安静,她组织开展“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自己商量制定《文明小观众守则》,让学生们懂得自律;发现有学生上下楼打闹时,她组织开展“为什么上下楼要小心谨慎”讨论,让学生们明白道理;发现有学生情绪不好又不懂得调节时,她带着大家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们了解不同情绪,学习调节方法……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细心处理形形色色的问题,让她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做一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伯乐
王秀娟老师善于发现班上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并为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创造机会。她一直认为,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是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有学生在联欢会上的街舞表演,她就把这个学生推荐到学校舞蹈队;听到家长说自家孩子的羽毛球打得不错,她就把这个孩子推荐到学校羽毛球队;看到有个学生十分喜爱画画且画得很好,她就鼓励这个学生在学校举办画作展示……作为班主任,王秀娟老师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找到快乐成长的动力。
做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一直以来,王秀娟老师始终坚持学习,开阔眼界,提升自我,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她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和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再积累,并逐渐达到质变。近年来,她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分别获得市、区级奖项;论文《抗疫不停学 我们共成长》,获得北京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且思且行。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王秀娟老师会继续这样走着、想着,一边欣赏着途中的美景,一边感受着身为教师的幸福滋味。
王夏君
秉承教育初心,和学生共同成长
王夏君,2012年参加工作。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通州区骨干教师、曾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王夏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首近十年的教育历程,也正是她秉承教育初心,不断探索、成长的过程。
关注学生,培养合格数字公民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王夏君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关注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精心为学生创设自主、积极、融洽、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体验、合作中感悟学科之美,发展学科思维,提升学习能力,成长为具有从容感、幸福感、使命感的新时代的数字小公民。
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融合、演变、迭代、创新成为时代的特点和趋势。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是一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够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她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并把所学新知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深刻地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广阔的思维和更开阔的视野,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教研结合,从“经验”迈向“研究”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王夏君老师积极做一名“教育行动研究者”,以研促教,承担多项市、区级研究课题,参与编写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生学人工智能》《青少年计算思维游戏宝典》等多本学科相关丛书。反思与研究让她的教学实践更加专业化,也促使她不断进步。
回望来时路,砥砺奋进时。王夏君老师将始终秉承教育初心,践行“生长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郝爽
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
郝爽,2012年入职,现任六年级班主任兼数学、语文教师。“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镇级骨干教师。连续5年被评为镇级、校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文明礼仪班集体”。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国家级、市级、区级一、二、三等奖。
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
自走上三尺讲台开始到现在,郝爽老师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她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用爱唤醒、感化、转化自己的学生们。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而特殊的爱。郝爽老师从当上班主任老师的那一天起,就无条件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成绩差的;性格乖巧的,顽劣淘气的……。但郝爽老师的关爱又是有原则的,她对学生们不是无条件地放纵,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关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有个女生因为家庭情况特殊,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我,对什么事情都显得冷冰冰的。于是,郝爽老师就想方设法亲近这个女生,与她交心。当这个女生完成上课提问后,郝爽老师总是及时地给予正面反馈,在全班进行表扬,还会在作业本上写上评语:“其实老师最喜欢你微笑的样子,很可爱很漂亮!”来自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温暖,消解了这个女生心里的冰冻,她喜欢笑了,也慢慢进步了。
做学生的大朋友
郝爽老师认为,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师生之间一定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做学生的大朋友。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班主任,郝爽老师努力打造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平等互助。郝爽老师和学生们相处时从来不摆架子,除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外,还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学生们看来,郝爽老师老师不仅是班主任,更是自己的大朋友。当郝爽老师遇到困难时,她会放下架子,主动向学生们寻求帮助;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加倍努力地去关怀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振作起来,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
做到“四心”是关键
怎样才能做好班级工作?郝爽老师认为,做到“四心”是关键——班主任工作尽心;家长对教师放心;科任教师有信心;学生学习安心。在她看来,教师只要能调整好心态,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友情,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学生自然而然也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班主任老师舍得花时间花心血,就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郝爽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会继续用自己的爱,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李焕新
以爱助力学生
李焕新,体育教师,市级优秀教练员,区级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教师、优秀裁判员。
紧跟时代步伐,做高质量教师
今年是李焕新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第8个年头。8年来,李焕新老师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我。她坚持看书学习,关注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前沿教育理念,了解各种教学范例,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集细流成江河,收获满满。李焕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以真诚的爱,打造完美教学
李焕新老师始终坚信并践行完美教学,因为“完美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完美的教学,在性质上应是富有想象力的,能唤起人们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给身临其境者一种认识能力的解放感;完美的教学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它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具有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魅力;它是一种精神漫游,教师收放自如,学生心领神会,既有纵横捭阖的豪放,又有细处摄神的精致。”体育课堂上,她以爱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力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后进生予以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学生们在理智与情感交融的氛围中,享受师爱的滋养,实现快乐成长。
李焕新老师深知,关爱学生是做教师的基础,也是师德的灵魂。做一个好教师,只有业务的精与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学工作中,她满腔热忱,诲人不倦,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学生们自觉地接受她,信任她,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李焕新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着“四有”好老师的目标踏实前行。
编辑 | 张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