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北京教育在行动

北京市骨干教师彭云:学会讲身边的数学故事

来源:丰台教育 | 时间:2020-03-13 16:59:35

导读:同学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期,让我们共同捕捉精彩,收获成长,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春暖花开。


彭云

角门小学副校长

北京市骨干教师


同学们好!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推迟了我们的开学,但这并不能挡住我们学习的脚步。居家自主学习的日子里,怎样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呢?让我们从学会讲身边的数学故事开始吧!


什么是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就是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和无尽乐趣。下面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故事《蜗牛爬井》:


一口井有10米深,井底有一只蜗牛,它很想爬出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努力往上爬。蜗牛白天能往上爬5米,晚上因为睡觉会滑下来4米。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蜗牛需要几天才能爬出井吗?


有故事可讲——靠“发现”,靠“选择”


同学们先看看下面的两个数学小故事,有什么感受?


1.分冰淇淋(二年级同学作品)



2. 买桌子(五年级同学作品)



看了这两个数学故事,同学们可能会想到,这好像自己平时做的练习题啊!再仔细想想,真的有老师买30个冰淇淋分给小朋友吗?真的有阳光小学买桌椅吗? 其实,这些数学故事是靠想象讲出来的。


那么,同学们可以自己讲数学故事吗?当然可以,而且是真实的数学故事。


怎么讲呢?靠眼睛和耳朵,也就是“看”和“听”。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周围的人、事、物;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捕捉听到的各种声音。小到自己身边的吃穿住行,大到国家和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都可以成为同学们关注的对象。


比如,家里书架上有很多书,同学们可以把它分分类,或者数数每层有多少本,只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就可编出自己的关于“书”的数学故事了。又如,疫情防控期间,物业给每个家庭发2张临时出入证,同学们想想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有多少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家人,就可以编一个关于“临时出入证”的数学故事了。再如,同学们认真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建立的方舱医院,看看每个方舱的床位数、医生换班时间和人数,就可以编一个关于“方舱医院”的数学故事了……就这样,通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并挑选话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就可以讲数字故事了。


把故事讲好——靠“描述”,靠“形式”


同学们再看看下面的三个数学故事,有什么感受?


1.剥分瓜子(二年级学生作品)



2.跳绳(五年级学生作品)



3.买口罩(五年级学生作品)



看了这三个数学故事,同学们是不是眼前一亮?


《剥分瓜子》、《跳绳》和《买口罩》的故事,都是同学们用心发现的身边的故事。每个故事讲述得很清楚,有故事情节,有数学问题。


描述数学故事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二年级的同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把故事讲出来,绘声绘色;五年级的同学直接通过文字讲故事,很明了。其实,还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直观图等形式来描述数学故事。数学故事的情节越是有趣,形式越是新颖,就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看了彭老师的关于讲数学故事的“小窍门”,同学们是不是也会讲数学故事了呢?期待同学们用心观察,讲出更多更精彩的数学故事!


同学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期,让我们共同捕捉精彩,收获成长,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春暖花开。


编辑 | 李宙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