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骨干教师刘彦彦:挖掘生活素材,体验数学活动
导读:让我们从家中挖掘生活素材,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居家学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刘彦彦
丰台五小银地校区教师
北京市骨干教师
新冠疫情来袭,让老师和同学们不能如期相约校园。居家期间,没有老师在身边指导,同学们如何自主学习数学呢?其实,数学就在同学们的身边,就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可以挖掘生活素材,开展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刘老师就为同学们支上几招。
一、数学故事我来画
根据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数学的形式把它描述出来就是数学故事。把数学故事用画画的方式画出来,就是一种“再创造”;再将画出来的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就是一种“再学习”。
故事的素材从哪里来?其实,它就藏在同学们每天的生活里。爱看的图书,爱吃的水果,有关疫情的新闻,都可能藏着数学故事,需要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用数学的耳朵去倾听。
二、数学游戏我来玩
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一种游戏。同学们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好地促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玩什么数学游戏呢?可以说每个同学的家中都有许多数学游戏素材,同学们可以自定游戏规则,邀请爸爸妈妈来参加。比如,可以将玩具积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整理家里的鞋柜和书柜,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数豆子;还可以用扑克牌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现在,刘老师就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好玩的扑克牌游戏。
1.谁会被吃掉
玩法:
(1)两人一组,将扑克牌发到每人手中。(去掉牌中的大王和小王)
(2)每人手中的牌扣着放,每人每次从上面拿一张牌。
(3)比比谁手上的牌数字大,若两张牌一样大,就各自收回。若不一样大,则数字大的牌就“吃掉”数字小的牌。这两张牌归胜者所有,但要另外放在一边,不得参与出牌。
(4)双方继续比牌的大小,直到牌出完。最后看谁手中的牌最多,谁就获胜。
2.取牌游戏
两个人轮流从13张扑克牌A、2、3、4……K中取牌。一个人一次只可以取1张牌或者大小相连的2张牌,谁取到最后的那张牌谁就是赢家。有一个聪明的同学发现,只要使用一种技巧,就可以在这个游戏中一直获胜。那么,这个获胜的人是先取的人还是后取的人?需要用什么方法呢?(K和A、A和2、2和3都算是大小相连的牌)
三、数学绘本我来读
数学绘本将数学知识隐藏在有趣生动的故事中。对低年级的同学们学习数学来讲,形象易懂的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同学们可以在读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发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数学绘本《一双袜子》,讲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狗寻找一只红蓝条纹的袜子的故事。它找到了吗?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故事中又包含哪些数学知识呢?只要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就会找到答案。
读完绘本之后,还可以试着自己来设计一双小袜子。如果没有这本书也没关系,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
同学们,这些数学活动有趣吗?快来试一试吧。让我们从家中挖掘生活素材,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居家学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编辑 | 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