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骨干教师张烨:疫情下的诗意语文课堂
导读:亲爱的同学们,来吧,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诗歌开启美好的一天!
张烨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
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当前,为战胜疫魔,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不管是冲在前锋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居家防疫的普通民众,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做着贡献。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的新闻,比如下面两则:
日本各界捐赠中国抗疫物资,并附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留言,表达了共同面对灾难,守望相助的情义。
——2月6日新华社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2月25日人民日报
你看,这些源自唐代诗人王昌龄、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超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感动着每一个人,鼓舞着每一个人。这,就是中国诗词的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早上不妨每天欣赏、积累一首优美的诗词,这样就可以足不出户去看“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春光美景,去听“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风声雨声,去感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别样意境……用诗歌开启美好的一天吧!同学们可以这样做——
“两个途径”积累
途径一:《国学启蒙》
这是丰台区教委及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教师们共同筹划编写的一套读本。同学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年级和诗句来积累。如果手边恰好没有这本书,也可以其他读本为依据去积累。
途径二:《中国诗词大会》
这是央视频道举办的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现在已举办到第五季了,同学们可趁着宅家的日子补追前四季哦!看节目时,既可以重温学过的诗词,也可以随手记下没学过的诗句。等到看完节目再去搜索整首诗,以便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多种方法”理解
积累一首诗不是熟读、会背就行了,任何一首诗都与情感相依相生,所以同学们还得去理解它。
说到理解古诗的方法,同学们一定想到了自己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以下方法: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理解,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贴近古人的心境。
以上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为例。诗句中,“百战”二字,让我们看到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则让我们知道了这战斗之艰苦、之激烈。但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将士们的豪情与决心,在“不破”“不还”的誓言中一览无余。
同学们,这样一读你一定理解了,那些冲在疫情最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的豪情与决心都在这句诗里了——国家有难,“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个游戏”玩转
当同学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就可仿照《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游戏,和家人一起玩转这些诗。
“飞花令”其实是咱们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助兴游戏,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其名也源于诗词(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前期积累的古诗词,自己准备令牌与家人一起玩,比如“请选手轮流说出带有‘月’字的诗句”。随着积累量的增大,令牌的难度可以逐渐升级,比如“请选手轮流说出带有‘颜色’和‘花’的诗句”等。还有什么令牌?别着急,推荐同学们去看《中国诗词大会》的“超级飞花令”全集,一定会让同学们脑洞大开!
亲爱的同学们,来吧,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诗歌开启美好的一天!
编辑 | 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