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北京教育在行动

孙清亚: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校长寄语

来源:益田同文学校 | 时间:2020-02-23 20:39:03

导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完全打乱了社会秩序,学生不能正常上学、工人不能正常上班。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网络举行一次特殊的开学典礼,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国旗,肃立敬礼,高唱国歌。


益田同文学校孙清亚校长开学第一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大朋友、益田同文学校校长孙清亚,从放寒假到现在,你们离开学校整整一个月了。你们都还好吧?我非常担心和牵挂你们,担心的是你们生命安全、牵挂的是你们身心健康。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完全打乱了社会秩序,学生不能正常上学、工人不能正常上班。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网络举行一次特殊的开学典礼,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国旗,肃立敬礼,高唱国歌。


大家请坐。


在瘟疫肆虐中国大地的危难时刻,大家都在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想问,我们还有没有更加有气魄、有力量的口号和话语呢?


今天我想推荐大家学习一首古诗词《诗经·国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第一段:谁说我们没衣穿?我可以与你同穿那件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赶紧修理我们的武器,我要和你一起去杀敌。


《无衣》这是一首古代的战歌。大概意思是国家要发兵打仗了,面对缺衣少食、武器短缺的处境,战士们依然毫不畏惧、同仇敌忾、意气风发地唱起这首战歌。


今天,我想引用其中的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句作为开学第一课跟大家交流的主题。


这里的“修”我们可以解释为修整、修习、修炼,就是“学习获得”的意思;“戈矛”是指兵器、工具、知识,可以理解为“强大本领”,而“同仇”就是共同对付敌人,今天就是指“抗战新冠疫情”。


连起来说“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就是通过努力学习去获得强大的本领,当下与武汉市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战胜新冠肺炎,在未来可以迎接人类共同的自然灾害和未知挑战。


今天,大家不能到学校上学了,在家开展“停课不停学”。首先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停课不停学”,停的是“课”,在学校才能开展的课堂、课本、课程;不停的是“学习”,要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生存本领、生命认知能力……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2003年春夏之际,也发生了一场严重传染病疫情叫做“非典”,你们的父母一定记忆犹新,当时学校放假3个月,有一个初一女生叫小婷,学习成绩中等,她利用3个月时间,不仅提前自学了初二年级的各个学科课本,同时还为自己发展了一个兴趣爱好——航海模型制作。就这样9月份上了初二,她的日常文化课学习变得轻而易举,成绩一下子就变成全年级的第一名。更加关键的是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每天她都会花5-6个小时做航海模型制作,后来她还代表北京参加全国锦标赛获得冠军、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银牌,北京市教委授予她“银帆奖”荣誉称号,在2005年中考中满分570她考了557分,成为地区中考状元,2008年高考,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在“非典”期间,有很多像尹婷一样的同学因祸得福、获得了个人进步、实现了自我超越,好比赛车进入“弯道”一样,聪明的选手抓住时机、看准方向、实现“弯道超车”。当然也有很多选手在弯道上被别人超了。在非典放假3个月时间里,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督、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的同学一直沉迷于手机游戏、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从名列前茅到名落孙山,有的同学黑白颠倒、熬夜熬坏了身体,有的同学大吃大喝、天天只睡不动而长了一身肉。


在当下,同学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学习的四个基本问题”。


一、为何\为谁而学习?(学习目的)

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学习到底是为了谁、让谁快乐?

什么是快乐?正如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说,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人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服、下雨了要打伞、娱乐一下要玩游戏看电视,这些需求都是物质层面的,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人类的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例如当武汉疫情爆发以后,许许多多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到救治病人的第一线,这种把拯救人类的疾苦视为己任的需求就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例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就是拥有人类最高级需求的人!


在我看来,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是同学们学习和读书的终极目的。一百多年前,有个少年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百多年后,益田同文的同学们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这就是我们为谁为何而学习的答案。


二、学习什么?(学习目标)

1.共同要求——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

2.个性需求——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如编程、足球、绘画、唱歌跳舞、茶艺书法等

但是在疫情爆发以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缺少一门课程“公民教育”。

3.现实缺失——社会公共道德、国家法律制度、自救自护常识、生命价值意义、幸福生活智慧、生存本领技能、自然规律敬畏、生态文明素养等。这些内容老师们也会给同学们设计专门的微课程。


三、怎么学习?(学习途径)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和使用,今天我们的学习途径变得更加多元,有课堂学习(线下学习)、网络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线上线下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便捷,我要强调优质学习有三个规律:

(一)读书是当下最有质量的学习!

(二)一切学习的本质是自主学习!

(三)最好的学习状态是自主超前!


所谓“自主超前”学习——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在某一领域学得更快或更多、更深、更透、更宽、更灵活、更有用、更有创造性……


还是拿小婷的例子来说,她能够自信地做到参赛和中考两不误,就是因为她实现了自主超前的学习,在自主超前的学习过程中,她不仅获得了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对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同龄人相比这个自信心变成了她的“优越感”,这是我们期待的动力和能源,是“持久内驱力”,如果不断地获得这样的体验,这个自信将一直驱动她不断向前、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小婷所走出的一步是全体学生所期望的一步,我也相信我们很多同学可以像小婷一样,通过“自主超前的学习”实现一次弯道超车。


四、学得怎么样?(学习效果)

我坚信“天道酬勤”,你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哪儿,你的收获就一定在哪儿!你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手机游戏上,你的游戏一定会玩得好;你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你的语文一定会学得好。


那什么样的学习就算好的学习呢?什么样的成长就算好的成长呢?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德才群美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也是大家个人成长目标,请同学们围绕个人成长目标每天问自己五个问题。


《益田同文学子“每日五问”》

第一问:我的道德品格有没有进步?

为人的必备品格——高尚品德、高贵品质、高雅品味、端正品行、端庄品貌。如疫情时期,在家做到敬老爱幼、不信谣不传谣等。

第二问:我的做事才能有没有进步?

做事的关键能力——自然感知力、自我觉察力、社会洞察力、未来应势力、科学思维力、幸福创造力、全球胜任力、终身学习力,如

第三问:我的人际交往有没有进步? 

和谐的团队协作——群是指合群、共好、共赢、共享、共治,如与疫情时期,在家与家人和谐共处、网上文明互动、朋友圈健康向善等。

第四问:我的审美情趣有没有进步?

高雅的情趣爱好——发展或培养一项艺术爱好,如绘画、舞蹈、钢琴、足球等。

第五问:我的身心健康有没有进步?

强健的身体心理——

身体健康的标志:体力充沛、体能充盈、体型健硕、体态健美、体重合格;

心理健康的标志: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最后祝同学们和你们的家人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我在美丽的校园,

等春来,

也等你们归来!


编辑|贾振华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