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中学承办丰台区首次乐学公园实践成果展示活动
导读:10月17日上午,由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丰台区教育系统丰台学区、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丰台花园管理处联合承办的《共建乐学公园 创新丽泽教育——丽泽中学乐学公园教育课程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丰台花园召开。
丰台区作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正式发布《丰台区创建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试行版)》,提出以“教育+公园+治理”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公园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将公园绿地转化为自然教育的立体教科书,促进教育资源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丽泽中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实‘做中学’的课程改革精神。此次丽泽中学作为丰台区首批33所“乐学公园”试点学校之一,结对学校500米内友邻资源单位丰台花园。旨在响应丰台区发布的行动计划,打造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10月17日上午,由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丰台区教育系统丰台学区、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丰台花园管理处联合承办的《共建乐学公园 创新丽泽教育——丽泽中学乐学公园教育课程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丰台花园召开。
丰台教委四级调研员樊凌、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辛广宁、丰台花园负责人石光、丰台学区主任刘丽、丰台教委基教一科科长杨光、丰台教育学院课程中心副主任刘志强以及丰台区首批“乐学公园”试点学校的领导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教育创新的重要时刻。
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孙晨主持,他介绍学校自2025年4月3日丽泽中学与丰台花园“乐学公园”共建项目正式揭牌启动以来的半年间,在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和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丰台区园林绿化局等多部门协同指导下,学校充分利用丰台花园的自然景观和教育资源,以乐学公园项目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与课程载体,拓展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资源,先后开发出“生态探究”、“人文体验”、“科技实践”、“红色教育”、“综合实践”五大领域主题下的不同专题系列课程,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成长。
遇“见”植物,镜观草木
本节课巧妙融合学科核心与趣味探索,其亮点在于:学校将抽象概念置于贴近孩子生活的真实场景中,点燃兴趣火花,让学习更“有感”!同时借助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与讨论机制,充分激活每位学员的主动思维与表达欲望。课程的练习设计与挑战任务梯度分明,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拔高,满足不同学员的成长节奏。更值得关注的是,“乐学公园”海量资源在本课中发挥关键作用:公园提供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成为课堂知识的即时延展与趣味巩固。学校灵活调用公园中的多媒体案例库,打造可视化、多角度的认知辅助。课后项目与公园的协作工具无缝衔接,鼓励学员动手实践,将新知转化为鲜活作品。
通过课程与公园平台优势的深度结合,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着力培养探索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过程充满成就与乐趣!
秋拾时光寻野趣,手创自然育素养
乐学公园内的秋日草木、溪流碎石化身“活教材”,课程深度挖掘公园生态资源,以“标本制作、琥珀制作、生态瓶制作”三大实践为核心,打造沉浸式自然手创课堂。前期,课程团队提前勘探公园,筛选出叶片完整的乔木、形态独特的草本植物及清洁安全的溪流砂石,精准匹配三类制作需求,让公园资源成为实践的“天然原料库”。本次课程以“秋拾时光,手作自然”为题,授课教师为段颖华、刁志花、蒙新,参与学生分别是李欣岭、宋秉泽、徐雪菲、郭瑷、王涵、刘一搏。
现场,老师先带领学生漫步公园,结合植物生长环境讲解选材技巧,指导大家亲手采摘合适叶片、收集细小枯枝,完成“原料采集”第一步;随后以公园观景台为实践阵地,分模块开展创作。标本制作环节,学生需梳理叶片脉络、调整压制角度,锻炼细致动手能力;琥珀制作环节,需思考植物摆放位置与树脂浇筑顺序,培养逻辑思维;生态瓶制作环节,需搭配公园采集的砂石、水生植物与清水,模拟微型生态系统,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过程中,老师还结合公园内的生态景观,讲解植物保存原理与生态平衡知识,让实践与认知同步提升。
此次课程既凸显“动手+思维+兴趣”三维培养的亮点,又充分盘活乐学公园的植物、水文资源,不仅让学生在亲手创作中掌握自然手作技能,更在观察、思考、实践中深化对自然的认知,真正实现“在公园中探索,在创作中成长”。
开展”凝霜聚力,志展锋芒“2026 届高三成人仪式
当下,高三学生已经进入紧张备考阶段,在心理压力和行动能力上都需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和姿态来对待,在此时提出心理成年的概念,承载着“在人生重大抉择来临前,不得不承担起相应责任”的意义。同时,正值我国传统文化24节气之一的霜降节气之前。霜降的精神内核是厚积薄发、坚韧蜕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凝霜聚力,志展锋芒“成人仪式,寓意将自己高中以来所学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感悟积蓄起来,踏着踏实、坚韧的步伐,在备考中迎来意志品质和学业成绩的蜕变。
在丰台花园中,良好的自然环境天然具备“自然疗愈”的功能,在丰台花园的举办成人仪式有助于高三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放松身心,调整心态。契合成人仪式与自然、成人仪式与霜降节气的阐述,丰台花园提供了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的机会,为成人仪式营造了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开展”育体润心,花园同行“瑜伽与冥想的和谐体验课程
丰台花园草坪上体育教师与心理教师携手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身心融合之旅”。该课程积极响应《北京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以”花园·身心归位之旅“为主题,将政策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授课教师为李慧子、李涓参加同学为赵梓汐、卢佳蕙、王昴、郭懿萱、裴悦彤、孟露儿、徐佳艺、毕语函、冉思诺、任紫溪。
现场,教师团队以专业的指导和温和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瑜伽体式提升身体感知力,配合正念冥想技术缓解压力。课程将身体练习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从学生实际需求切入,让抽象的“身心合一”理念变得可感可知,生动诠释了健康理念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户外课程不仅让学生在自然中获得了深度的放松体验,更让参与教学的双师团队在实践中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强了跨学科协作能力与育人实效。这场融合体育与心理的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展保护生态“三行诗”创作活动
为了贯彻”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人人共享“的理念丽泽中学开展生态保护活动。授课教师:王聪、姚楚梅,参与学生:李心棋、黄子涵、安俊晞、郝子墨、赵婧瑄、蔡轩怡。
本节课中,生物王老师依托丰台花园中的自然资源,带领同学们站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视角,探秘丰台花园中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生物学原因,分析自然生态系统自动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差异,了解丰台花园作为人工生态系统,背后凝结了很多工作人员的辛苦与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态观念。
语文姚老师将“三行诗”这种新颖的现代诗歌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尽情地进行三行诗的创作,在他们的诗歌中,饱含了自己对公园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湖的热爱!
开展航彩樱1号种植后期管理——观察果实、测试含糖量活动
在丰台花园内的航彩樱1号种植基地内,同学们在罗老师的带领下观看航彩樱1号种植成果,现场采摘成熟的果实,与普通的西红柿进行对照观察,测试不同种类西红柿的含糖量,并进行记录、分析和交流。师生在真实体验中,实现了通用技术与生物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测试太空种子果实和普通西红柿的含糖量,用科学测试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系统地用技术融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和行动指南,得出的结论也给人们的日常食品选择、健康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的依据。
授课教师是罗君霞,参与教师分别是蒙新 、 戴培燕 、 黄晨。参与学生为李沛铮 、 詹佳曜、 刘子墨、 申泊安、 邸硕 、李霂航 、 李佳明、 王梓杰。
开展”乐学公园水面机器人技术“丰台花园项目
本次面向学校学生的“无人驾驶游船项目”科普课程由原南部战区海军水面舰艇训练中心教练舰长讲述。参与教师为艾章顺、穆静、黄晨、邹双黛 ,创培班学生共同参加。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防化指挥专业学士,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军事指挥专业硕士。历任军事教员、护卫舰副枪炮长、枪炮长、副舰长、怀化舰舰长,驱逐舰兰州舰、长沙舰舰长,南部战区海军水面舰艇训练中心教练舰长艾章顺老师主讲,他巧妙融合了前沿科技理论与趣味实践探索,其核心亮点在于将复杂的工程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交互的生动体验。将课堂直接设置在“乐学公园”的真实水域旁,学生们不再是远观技术,而是亲眼见证无人船在真实环境中的自主航行、避障与循迹。这种“在场景中遇见问题”的学习方式,瞬间点燃了他们对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路径规划等抽象概念的兴趣火花,让科技学习更“有感”!公园水域为无人船技术的展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拓展空间,成为课堂知识的即时延展与趣味巩固。本次活动与北京世航智能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不仅学习到了了无人驾驶船舶的前沿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趣味宣讲进花园 国安理念入人心
为让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抽象概念”变为“生活常识”,丰台花园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宣讲活动。授课教师为赵斌、杨艳雨,参加同学分别是马靖岩、杜曼嘉、商瀚垚、郭晋呈、李逸清、王子瑜。赵斌老师和杨艳雨老师以“生活化类比+互动体验”的创新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内容,让国家安全理念在轻松氛围中深入人心。
两位老师在讲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时,老师以中学生熟悉的“自行车”为喻,将复杂体系拆解为直观部件:把政治安全比作“车把”,强调其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将军事安全喻为“车轮”,点明其抵御风险、清除障碍的保障功能;用“踏板”对应经济安全,阐释其为国家运转提供的核心动力;以“链条”类比文化安全,说明其连接各方、润滑发展的纽带价值;将“车座”关联社会安全,直观传递“让民众坐得安稳”的民生意义,同时特别强调“人民安全”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让抽象理论瞬间具象化。
活动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在动手匹配中加深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安全领域的理解,现场笑声与讨论声交织,学习氛围格外浓厚。
红色宣讲进公园,精神传承润人心
在乐学公园内学生志愿者作为宣讲团代表,宣讲人郜家未、齐北辰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崔大庆烈士事迹宣讲》宣讲。为了让宣讲更具感染力,志愿者们前期深入查阅史料、走访相关人士,精心打磨宣讲内容。现场,两位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还原了崔大庆烈士为守护群众安全、勇斗歹徒的壮烈事迹并结合烈士家庭红色基因代际传递的鲜活案例,从家庭视角切入,让抽象的红色精神变得可感可知,深刻诠释了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此次宣讲活动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深刻的精神洗礼,更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开展”劳动筑梦,守护公园之美“乐学公园开展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乐学公园活动将课堂延伸至公园,本次活动聚焦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以”劳动筑梦,守护公园之美“为主题旨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与实践能力,授课教师:张雪梅 ,参与教师为张大兴、牛雪芝,参与学生分别是张晋源,张雅鑫,王睿,曹哲鑫,苗林嵩,曹瀚文,徐若清。
在老师带领下,同学们热情投入,分工协作,他们手持清洁工具,细致清理步道、草坪及绿化带内的纸屑、烟头、塑料瓶等杂物,大家不畏辛苦,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忙碌的身影成为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更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奉献的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活动有效落实了劳动课标中关于“体验服务性劳动,强化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实现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目标,是一次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劳动教育实践。
此次阶段成果展示,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丰台花园教育资源应用下“自然场景赋能课堂”的育人成效,活动既是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教育创新的生动总结,也为丰台区乐学公园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学校将更加深度打破校园围墙,把自然之美融入知识殿堂,逐步实现自然教育户外教室全域覆盖,让城市绿地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让教育在自然与生活中焕发蓬勃生命力。
编辑|王 灿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