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教育无围墙:丰台“乐学公园”全域启动,绘就“无界育人”新图景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11-08 13:20:04

导读:2025年11月7日,“丰台区乐学公园全面启动仪式”在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成功举行。

“我们的课堂,在蓝天下;我们的校园,没有围墙!”——这一充满诗意的教育愿景,正在北京丰台区成为生动的实践。2025年11月7日,“丰台区乐学公园全面启动仪式”在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成功举行。仪式由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曲兆军主持。

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春丽,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周晓宇,北京市教委督政督学处副处长韩景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宣传中心副主任胡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丰台区石榴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莉,丰台区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文奎,北京卓越校长班导师李烈等领导与专家共同出席活动。

各位嘉宾共同见证了“乐学公园”从33所试点校探索,正式升格为全区系统性育人工程的关键时刻,全面开启了“教育+公园+治理”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图0.jpg


图1.jpg


从理念到现场的“乐学”全景图


本次启动仪式以“乐学无界:校家社协同新质教育探索”为主题,不仅是一次政策宣示,更是一场教育新样态的沉浸式展示。活动现场,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作为首批“乐学公园”试点校,全景呈现了七大实践场景,生动诠释了“空间无界、课程无界、角色无界、成长无界”的教育理念,全面展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与生动成果。


图2.jpg


从学生自主运营的“石榴文化节”,到联动社区的“马路诗歌节”;从“面包窑里的食育课”到“公园里的生物学”,从“自然体育课”到充满创想的“校园地景”,这些实践场景正是《乐学公园课程建设指南》中“核心素养统领、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鲜活体现。十一丰小将公园、社区与学校深度融合,构建起“教育村落”式的育人新生态。


1.jpg


9.jpg


以“无界”打破“失联”,重构教育生态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曹君校长将个人经历、学校实践与时代命题相结合,系统呈现了“乐学无界:校家社协同新质教育探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价值何在”,生动展现了学校直面教育与生活的“割裂与失联”,如何构建重新联结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图4.jpg


在《中国教师报》主编褚清源主持的圆桌对话中,学生代表分享了设计乐学公园等真实项目带来的成长;家长代表讲述了从“观众”变为“合伙人”的温暖历程;教师代表阐述了课程背后的设计思考;园林局与街道代表则呈现了跨部门协同的支撑力量。多元角色的深度对话生动印证: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曲由校、家、社、政共同谱写的交响乐。


图5.jpg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爽院长作为北京市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的专家导师,在点评中指出,十一丰小的实践,是“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养育一个孩子”教育理念的生动写照。她充分肯定了“乐学公园”体现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深度,更展现了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性与深入性,为未来教育注入了持久生命力。


图6.jpg


从“试点探索”到“体系化推进”


自2025年3月《丰台区创建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区116座公园系统化转型为“立体教科书”,构建起“乐学园地、乐学公园、精品基地”三级网络。此次全面启动,意味着更多学校将加入“乐学公园”建设行列,推动“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走向深入。

“我们正从‘试点探索’迈向‘体系化推进’。”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曲兆军表示,这一进程离不开领导专家的指引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展望,丰台将围绕“教育更智慧、城市更美好、人生更出彩”三大路径,通过课程专业化、运营可持续化、平台智能化、品牌国际化,将丰台打造为“学习型城市”的示范区域,并拓展“教育+博物馆”“教育+企业”等多元乐学空间。


图7.jpg


从宛平教育论坛的理念发声,到十一丰小的实践落地,再到全区范围的全面推进,“乐学公园”正在成为丰台教育改革的标志性符号。它不仅是“新域新质教育”的丰台方案,更是一场以“小切口”撬动“大生态”的教育革命——让身边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孩子们面向未来的成长力。



编辑|刘佩钦

校对|李梓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