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胡同小学课程研讨月信息科技探索谱新篇
导读:作为北京市最早开始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探索的小学之一,黑芝麻胡同小学一直走在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实践的第一线。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黑芝麻胡同小学信息科技组开始了新的探索。
作为北京市最早开始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探索的小学之一,黑芝麻胡同小学一直走在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实践的第一线。在新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黑芝麻胡同小学信息科技组开始了新的探索。
2022年11月30日下午,学校举办了以“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课改研究月信息科技学科分会场阶段成果展示,本次活动旨在践行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对课堂活动设计的理解,努力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东城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郭艳玫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首先由陶静老师带来了《二分查找法》,本课从简单的“猜盲盒”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查找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再通过体验“猜价格”的活动,了解二分查找法的查找过程。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二分查找纸条方便学生理解如何折半查找。学生初步认识二分查找法,能够利用教具边操作边了解二分查找法的查找过程。教学中,学生完善“猜数字”程序,并且通过与小飞进行人机互动的游戏活动,感受并总结二分查找法的特点,体验编程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是由刘晓烨老师介绍课程《人脸识别》,本节课主要通过 “小飞认识我吗?” “怎么让小飞认识我?〞“小飞还能认识我吗?”〞小飞是怎么认识我的?”四个活动,共同探讨机器识别人脸的过程、探讨机器识别背后的原理。活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悟。
刀力为老师为大家介绍的课程《初始机器感知》结合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项目《小小种植园》,创设以搭建模拟智能温室大棚为主题的任务式学习,通过学习了解机器感知的简单概念和过程,认识传感器来认识机器感知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创设任务,让学生去实践体验机器感知这项人工智能的技术,体验完成一项产品设计的过程。
靳华瑞老师的《走进语音识别》一课中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贴近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语音识别。利用小飞机器人、PAD等移动智能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到语音识别的技术,在体验中得到知识的乐趣。
赵佳奇老师的《人工智能中的机器识别》通过体验语音翻译,了解语音翻译是什么。再对比人和机器翻译过程的异同,更深刻地认识机器翻译。根据机器翻译的流程图编写程序,从而制作出翻译机器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升翻译机器人的性能,了解翻译机器人存在的意义,设想其发展的美好末来。
郝君老师以《人工智能课程的作业设计》为题介绍了在学科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特色,提出信息科技学科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促进了学生在每个阶段都向着更深层次学习。改变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解决真实的问题,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东城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郭艳玫为老师们的说课做了点评,郭老师认为老师们的说课有五个特点:
首先老师准备都非常充分,每一位老师制作的课件都非常精美,整个说课的过程非常流畅。
其次这几节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生需求出发,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技术去引入设计,并没有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对内容进行了重组再开发。
主讲教师注重以问题去引发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可以看出每一节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有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学生在讨论,然后实验交流的这种过程当中去学会知识,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最后就是利用开源硬件带领学生去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的去给学生带来这种直观性的学习体验,更容易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学习推向深入。
郭老师的点评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黑芝麻胡同小学信息科技组的全体教师将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人工智能教学领域再谱新篇。
校 对 丨 边睦涵
值班编辑 丨 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