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瑅学校认“食”一下:识知与实操的劳动课堂
导读: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门名为“食育课堂”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捧。自今年4月开启征稿以来,学校邮箱已收到上千份学生烹饪作品投稿。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门名为“食育课堂”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捧。自今年4月开启征稿以来,学校邮箱已收到上千份学生烹饪作品投稿。
云端传播实现“三个突破”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家庭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基于此,璞瑅学校对标《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生需要具备烹饪技能”,在学校已有的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的基础上,前瞻性地开发“食育课堂”。
“食育课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认“食”一下。“食”与“识”同音,包含两层寓意: 其一,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同步体验的方式,认识新鲜食材,学习烹饪方法,增长生活技能; 其二,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探索劳动中的智慧,在生活中增长学识,充分感受中华饮食文化魅力。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认‘食’一下”实现了三个突破:最明显的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两个突破。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以及场地的局限、各年级课表时间不同,学校要想实现线下大规模的食育课堂是不现实的。于是,学校发挥教育智慧,“认‘食’一下”采用线上传播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观看视频并即时跟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不仅方便了本校学生的劳动实践,同时还为校外的受众提供了学习机会。
更重要的劳动教育思维的突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多为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学生被动参与,说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认‘食’一下”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投稿做“小主厨”。这样的模式,激励了学生们自主进行烹饪实践和新菜研发,提升了“小主厨”的动手、创新、表达等多项能力,并促进了亲子关系。四年级学生郝俊棋就是一位“优质小主厨”,他通过“食育课堂”,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自己烹制的10道菜品,同时也通过观摩,学到了许多新菜的烹饪。郝俊棋同学说:“平时我就非常喜欢在家里做饭,有了‘食育课堂’之后,我有机会把自己会做的菜展示给同学们看,还了解到了很多菜肴的做法以及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比如为了做好‘章鱼烧’这道菜,我还特意上网搜索了很多相关知识和烹饪方法。”在璞瑅学校,像郝俊棋这样在食育课堂上大有收获的学生还有很多。
创新实践推进“五育”并举
“劳动能够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而劳动教育就是将劳动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发扬光大。”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校长丁岚表示,中国人对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很多人忽略了吃饭的情趣。学校希望通过“食育课堂”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呼吁学生和家长热爱生活,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食育课堂”的推行,助推家校共育的深入,家长们对学校的“食育课堂”普遍持支持态度。郝俊棋同学介绍:“每次作为小主厨分享的视频,我都要录制两三遍才能完成。不仅自己要会做菜,还要知道怎么才能讲解清楚。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他们会和我一起研究,想着怎么陪我把菜做好,把视频剪好。”
在劳动教育中,璞瑅学校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我是生活小能手”“我是服务志愿者”等劳动课程,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实操、审美、统筹等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升级迭代适应未来发展
“我希望学校以后能举办学生厨艺大赛,指定食材或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菜品创意制作。”郝俊棋同学对食育课堂抱有这样的期待。
其实,“厨王争霸赛”这样的活动已在学校的规划之中。“我们之前开展过学生分享美食的美食季活动,也有宣讲美食相关知识的美食故事会,现在正在计划开展学生厨艺竞赛。目前,学校‘食育课堂’反响很好,在九周年校庆之际,学生们还创作了美食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育教学。老师和家长们也通过‘食育课堂’学到了一些快手菜,真的非常方便。学校希望可以通过小环带动大环、微观影响宏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璞瑅学校负责“食育课堂”的郭帅老师介绍道。
“学校的劳动教育要不断创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老师们在策划、示范和参与的过程中也能拓展新的知识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丁岚校长表示,璞瑅学校的劳动课程还会有更多的升级,比如“食育课堂”开发双语形式,不同年级的种植、服装设计课程更好落地,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时代发展要求。
文字|刘振丹 刘婉
校对|高 杰
值班编辑|闪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