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加油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高考加油站

助力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秘籍与高效记忆法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3-25 14:19:24

导读:《教育头条》本期邀请到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一级教师,历史教师王冠军老师,从材料题方向入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并对如何学好历史提出宝贵指导。


微信图片_20250326103515.jpg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一级教师、历史教师  王冠军 


材料分析题策略与技巧


在中考历史中,材料分析题作为主观题占据了试卷中50分的分值。然而,学生在答题时常常遇到“知识点全写上但得分不全”的困境。以下将针对中考历史主观题的几种常见类型,提出相应的分析材料和把握答题要点的策略。


一、基础知识类


我们将那些在书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试题称为基础知识类,此类试题的答案一般可以直接从教材中找到,但提问方式往往灵活多变,需要学生具备将“生脸”问题转化为“熟脸”问题的能力。比如2022年天津历史真题第26题第(3)问:毛泽东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应迅速将其转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从而轻松找到答案。因此,仔细审题,准确识别问题本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提取有效信息类


我们将那些从试题所给材料中寻找答案的试题称之为提取有效信息类,此类试题考察学生的在史料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从所给材料中概括、分析、总结或指出相关信息。判断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提问方式,如“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总结/指出……”,或者"分析材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答题时,学生应仔细阅读材料,标注关键词句,然后按照问题要求,有条理地提取并整理相关信息。


三、综合分析类


综合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谓“综合”包含多种情况:综合材料与教材内容、综合书上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多个历史角度等。解答这类试题,学生需要对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间的关系有透彻的理解,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答题时,应先明确问题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与逻辑判断,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


四、开放类


开放类试题答案不唯一,考查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对于“认识”“理解”类的开放题,学生可以将其拆分为“原因、作用、意义、如何做、性质、目的、地位、特点”等小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小问题进行作答。对于“启示”“建议”类的开放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做法。例如,在回答“工业革命中的环境污染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时,我们可以从减少碳排放、提倡绿色出行、治理污染企业等多个角度提出建议。因为开放类试题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之有理即可


综合评价与批判性思维


在初中历史考试中,综合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答题的关键。


综合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主观题部分,虽然考查深度有限,但对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需要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学生应掌握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这包括考虑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展现一定程度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而在客观题部分,即选择题中,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客观题的特点在于选项的文字描述十分严密,每一个措辞都经过精心推敲。例如,选项中“有利于”和“促进了”这两种表述就截然不同,前者表示对事件发展有帮助,后者则表达了一种已经实现的结果。因此,学生在读完题干后,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这些选项,仔细辨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误导性信息,从而准确选出正确选项。


以专题史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构建完整连贯的历史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只有将知识形成体系,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历史问题。其次,从历史考试的实用性角度看,试题往往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会综合考察多个相关知识点。


那么,如何系统地构建一个完整且连贯的历史知识体系呢?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构建是一个方便且实用的方法。例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可以将其整理为政治制度史、经济史、科技思想文化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史、中外交往史等几个专题。


专题史知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它相当于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能够深化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纵向历史脉络中同类主题的勾连,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同一类型历史内容的发展演变,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历史试题的考查角度往往以专题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历史主观题。从历年的历史中考真题来看,每一道主观题一般都涉及一个特定的专题,因此,专题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更加贴合考试要求,更加实用。


以分析构建合理记忆结构


记忆庞杂零碎的历史知识,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初中历史教材共六册,内容涵盖了中外古今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内容繁多,而且时间跨度极大。


那么,如何才能牢固地记住这些历史知识,并形成合理的记忆结构呢?


关键在于明确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学习历史,并非仅仅为了记住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为了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探究其发生的背景、原因、目的,辨析其性质,确定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总结其影响,并找寻其历史意义。


因此,学习历史的重点在于学会分析历史,即形成一套基于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当我们在记忆书上的某个历史事件时,不妨多思考该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它在历史中的地位、性质、影响、意义。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弄清楚,这个历史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