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考|语文:强化必备知识 提升关键能力 规范答题意识
导读:近几年北京卷高考题在稳定试卷结构、考查内容、试题类型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对素养立意的育人目标、育人成果的思考,继续突出北京卷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学科育人与时代需求相互呼应的特色,实现稳中求进,守正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及学生在备考中明晰考试题型、强化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规范答题意识、合理安排时间。本文特邀北京市房山中学高三语文教师隗艳华老师,从学科备考为考生提供科学指导。
北京市房山中学高三语文教师 隗艳华
近几年北京卷高考题在稳定试卷结构、考查内容、试题类型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对素养立意的育人目标、育人成果的思考,继续突出北京卷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学科育人与时代需求相互呼应的特色,实现稳中求进,守正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及学生在备考中明晰考试题型、强化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规范答题意识、合理安排时间。本文特邀北京市房山中学高三语文教师隗艳华老师,从学科备考为考生提供科学指导。
一、明晰考试题型,强化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
学生要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明晰考试题型,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必备知识,做到精准备考,进而形成学科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必备知识是后续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发展的基础。
学科关键能力指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支持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等。
二、回归教材内容,实现教考对接
202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提出了四个关联角度: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关联统编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关联统编教材中的选篇。如文言文取材于《墨子》,其人其文其主张在高中阶段《非攻》中涉及到了。古诗阅读选用的李贺四首诗中,“其五(大漠沙如雪)”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李贺的《李凭箜篓引》也选自高中教材。这就要求同学们备考时回归教材内容,实现教考对接。
如文言文阅读要提升学生客观题的得分率,我们可以通过学案,知识导图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一词多类、词类活用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借助复习表格引导学生复习。
三、发现错题原因,规范答题意识
在二轮复习中,要抓住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进行重点训练,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精评。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微专题,达到扫清盲点、厘清疑点、查找漏点的目的,如诗歌鉴赏、散文阅读等的复习。复习时要在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评,以点带面,开拓外延,使知识得以升华,积零成整,结串成网,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借助评分细则,复盘自己的答题思路;清楚考查知识要点,紧扣要素答题;进行答题建模,力争做到常见题型有答题思路,不遗漏答题点。
四、把握答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
在二轮复习中要通过定时训练把握做题速度,合理安排做题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考卷总分150分。切记:不在某一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做题顺序根据时间适当调整,要保证写完作文。
2025高考二轮复习,我们要关注高考“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关注阅读材料和作文材料的选择,在作文训练中关注学生的主题立意;关注考题“教考衔接”的命题动向,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关注学生错题原因,规范学生答题意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希望每位学生高效备考、金榜题名!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