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华:一位老校长的真情告白 | 校长寄语
导读:2020年将永远载入史册。庚子大灾,全球无一幸免。这次灾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整个人类都是一次刻骨铭心值得深思的社会事件,对教育人来说更是如此。
2020年将永远载入史册。庚子大灾,全球无一幸免。这次灾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整个人类都是一次刻骨铭心值得深思的社会事件,对教育人来说更是如此。
我是一个有着49年教龄,39年校长龄的老教育工作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几次大的天灾人祸。
天灾主要有:
这一桩桩、一件件,回忆起来恍如昨日,真的感觉往事并不如烟。
2003年春天,一场SARS席卷了神州大地。我时任芳草地小学(2008年正式更名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全校3个校区共有中外学生2600多名,SARS袭来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这2600多名孩子的安全与健康,特别是其中有近800多名外籍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很难在防控上把控,而一旦出现病例,除了危及孩子们的健康,还势必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我校频频请示上级,陈述利害,朝阳教委果断做出决定,芳草地小学停课。这是北京市第一所停课的学校。当时的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学生们停课,老师们坚守工作岗位,在学校备课,做学习单,练习卷等。当时我校的口号是:停课不误学。每周一上午家长分时段到学校取学习资料,同时把老师批改过的上一周的资料带回家,供孩子们纠错改错。停课2个月,我们就坚持了2个月,全校没有一例传染,孩子们也没有耽误学业,还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特别值得回忆的还有这样一件事。SARS过去后的8月,当时的区委书记和教委领导给我校送来了一个面带忧伤的女孩儿。领导们告诉我:“女孩儿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职业特点使他不幸被传染,并且又传染给6位家人,其中4位不幸去世,包括他本人和孩子妈妈,孩子成了孤儿。”面对失去双亲的孩子,我泪流满面地收下了她。学校包揽了孩子所有的衣食住行,老师们给予了孩子最大的爱,为她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教育计划,特别是在心理疏导上做了周密的安排。女孩儿很快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也迅速提高。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医生。她说:“我要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我们对任何人从未提过这段往事,当时朝阳区政府和朝阳区教委的社会责任感和这种大爱激励我们竭尽所能去为孩子们为社会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更激励我们给孩子们“爱”并教育引导所有的孩子们如何去“爱”。就是从那年开始,我们在全校实施了“国际理解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引导孩子们“尊重和热爱整个世界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芳草地不断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教育的第一与唯一,如第一个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唯一被世界承认学历证书的小学等,第一本向世界推广的校本课程教材《芳草汉语》等,形成了中国国际教育品牌。
我还记得SARS过后,我曾做过一个演讲:教育是在和灾难赛跑——刻不容缓(2003年版),讲到了中国教育面对的三大挑战:
17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教育是在和灾难赛跑,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当我们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作为中国人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作为学校,我们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但是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必须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利用人类罕见的灾难,去和我们的孩子讨论那些有意义的话题,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一场疫情呼唤培育出真正的21世纪新型人才。
我谈一下我们的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想法及做法:一、 面对人类生存危机,我们如何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类发展史上从不缺少灾难,灾难是可怕的。但比灾难更可怕的是对灾难的无视,是灾难过后烟消云散,没有反思。因此在我们的线上教育中比平时更加强调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教育。如:我校课程体系中有一门课是“国际理解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和理解整个世界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此次灾难就是最鲜活的教材,孩子们通过学习思考写下了这样的感想: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巴甫洛夫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有思想、有情感,因此人类称自己为“高级动物”。但人类绝不能自封为“王”,无视大自然母亲,无视其它物种的存在,甚至人为地去毁灭它们,破坏生态平衡。那么人类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正如黑格尔所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孩子们从爱惜能源、珍惜生命、不食野味、健康生活、垃圾分类、热爱运动、环保公益等多方面表达着自己的认知,其思考的深度远远超过成人的预测。正如我在2003年演讲中所说的:过去教科书就是孩子们的全部世界,如今全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教科书。
二、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如何尊重科学、探究科学,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疫情让我们明白,只有对世事万物的敬畏之心和对科技的不断追求,才能够拯救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种对科技的探索是通过学之习之得来的。因此教育才是王道;以生活为鉴,解决生存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根本。
三、面对道德危机的挑战,如何“改造”我们的德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歇尔先生说过:我们给子孙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灾难面前,我们反观这句60多年以前的话,更加深刻体会到它的警示作用。于是我在后面加上一句——强国必先强种。 中央提出“立德树人”,我们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都要努力践行。强烈呼吁我们的德育应该进行一场革命。德育决不是说教,说教也根本无用。我认为真正的德育应该是:优秀文化的浸润滋养,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持之以恒的行为训练,无处不在的习惯培养渗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全部生活中。
因此,我们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学贯中西,知行合一,体用兼修、见贤思齐。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崇仰真理,自强不息,厚植家国情怀,通晓中西文化,主动拥抱善良、诚信、责任,担当这些普世价值,同时他们又能从最小的事情、边缘的事情做起,完成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最终走向国际人的人生历程。此次疫情,正是我们家校共育的一次绝好机会。我们除了组织捐献、宣传防控知识,音乐老师制作武汉版《为了谁》视频等公益行动,更抓住契机做好“当代最可爱的人”主题教育。多种途径方法收到实效。孩子们懂得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知道了:政府以牺牲GDP为代价要求停工停产、居家封闭,是对人民的大爱,集中国力组织防控,使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更是许多国家做不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水到渠成。这里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成年人和孩子一起去体验、感悟。德育是个大命题,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更是任重道远。疫情考验着一所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情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力量和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样也在考验着每位家长,我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真诚地向家长们说一句心里话:成长不可复制,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平时难以得到的整块时间,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有所获得,体验陪伴成长的快乐,真诚地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