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挥:抗“疫”期语文学习加“码”蓄功力
导读:这次疫情里面有哪些可借助的语文学习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蓄积和强化语文的功力?为此,张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点建议。
北京十中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张挥
同学们,你们好!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同学们的学习方式也从在校学习变成了宅家学习。在这里,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单纯的文化学习当然是停课不停学的应有之义,其实这次疫情本身就是最好、最生动的教材,就是最值得挖掘的学习内容。我们相信历经风雨的幼苗终将长成大树,经历这次疫情的孩子必将是思维更成熟、思想更深刻的一代。希望同学们在当前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找到学习的着力点,不做抗击疫情的旁观者、封闭者、隔离者,而是要做抗击疫情的思考者、参与者、行动者。
语文是一门思考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功力”的学科,需要人的思维力和思考力。说一千道一万,“语文不会”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不会思考的问题。思维的操练是语文学习最上位的东西。因此,延期开学后宅家学习,语文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就需要追问:这次疫情里面有哪些可借助的语文学习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蓄积和强化语文的功力?为此,张老师给同学们三点建议:
一、调节穿插活动,加“类”,记诵训练蓄功力
居家线上学习,空间比较局促,视力容易疲劳,因此需要适时转变学习方式,调节学习氛围。最有调节气质,最具“性价比”的学习方式,莫过于诗文记诵了。线上学习间隙,记记背背所学诗文,在大脑休息之余将记诵任务悄然落实其中,可谓一举两得。
张老师在这里建议,不要局限于简单记诵,可以给记诵加“码”——添加一些有挑战、有技术含量的元素,增加记诵的难度,如分类记诵,从主题上给诗文分类:家国情怀、忧国忧民、自强不息、责任担当……让记诵附带梳理动作,既强化理解,又巩固记忆。在记诵的时候,还可以请家人做监测人,共记共诵,互测互考,以提高记诵的实效性和参与度。
二、话题思辨活动,加“量”,思维训练蓄功力
这次疫情,仿佛把社会百态都放大了,让我们切近地感受、观照和洞悉。我们的大脑每天都面临着信息洪流的冲击,人性、大爱、生死、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重大的、根本性话题,是如此复杂而又深刻地摆在我们面前。这给了我们关心社会,打量世界的契机,我们应该把宝贵的注意力交给思考。
我们不妨选择一些有思维含量的话题,开展屏前辩论或讨论活动,以此锻炼思考力,促进思维的成长。为了加强训练的力度,可以给话题的角度加码,给思考的数量加码。比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不少专家登台发表观点,然而其中有些人“雷言雷语”不断,令人大跌眼镜。如何避免专家“触雷”?我们可以设计“避免专家‘触雷’的十个非专业方向的建议”话题,用“十个”故意为难自己,促逼思考,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训练自己。再如日本友人捐助我国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物资包装上出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中国古代诗词,引发了大家对我们的“武汉不哭,武汉加油”等宣传用语的审美比对和雅俗争论。对此,我们就可以设计话题:文字的雅俗是否是优劣的标准?以此 助思,促进提升。
三、编辑推荐文选活动,加“全”,综合学习蓄功力
此次疫情带来的信息流之巨大,是平时不可比拟的,这给我们编辑《抗疫推荐文选》提供了施展空间。依照主题遴选时文,写出推荐理由,编辑一本推荐文选,争做一回主编,就成了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培养我们获取、收集、分辨、甄选、整理、组织、加工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发布,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其意义在于让我们从中感受文字的力量,理解分享的价值。
这项活动加码的元素可以是全流程体验。真真实实从系统的、全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角度把活动走一遍,带出读、选、思、写等一系列语文学习行为。
具体步骤参考如下:
1.拟定文选的主题和方向,确定时文选定标准,形成文选前言。
2.设置栏目。
3.制定活动流程。收集时文—编辑时文(分类、推荐语)—发布文选—收集留言、意见—给文选补充读文感言,充实推荐语。
这里给同学们附一个方案“粗稿”,同学们的编辑活动不妨跳过“收集时文”这一步,直接在这个“粗稿”上进行,给“粗稿”文章分类,在此基础上设定栏目,拟写推荐语,编辑出文选。
附 疫期宅家时文阅读推荐清单:
选文说明:
选文里面既包含语文学习元素和内容,如作文、应用文阅读、词语改错等,更有与学生、家长分享在重大疫情下催生出来的思想、思考和思维。
1.新华网评: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新华网客户端 2020-01-29 )
2.新华时评:历经风雨的孩子终将长成大树(新华社 2020-02-03 )
3.新华时评:勒痕,是逆行者的勋章(新华社 2020-02-11)
5.战“疫”每日观察丨重压之下需要一股临危不乱的静气(央视网新闻 2020-02-07)
6.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校长派 2020-02-07)
7.注意!疫情报道,这些语言文字问题千万别出错(广电独家 2020-02-02)
8.岂止“山川异域”,我所知道的可用于捐赠的经典诗词(头条自媒体“天地一沙鸥1975” 2020-02-13)
9.杨念群: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新京报 2020-01-29)
10.20家“方舱医院”驰援武汉!“方舱医院”是什么?一文了解(央视新闻 2020-02-04)
11.火神山医院图标的中国文化内涵(头条自媒体“古今纵横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3.武汉之殇与中国大城市的进与退(方塘智库 2020-01-30)
14.SARS之后,建筑师是如何再设计传染病医院的?(王岗、孙菲 筑医台资讯)
15.面对疫情,高科技带来新希望(光明日报 2020-02-02)
编辑 | 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