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AI“小工具”解决乡村教育“真问题”——房山这所小学打造“没有围墙”的智慧校园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11-12 19:52:32

导读:当大城市学校热议引入高端AI模型时,北京房山区的乡村小学探索出了一条“轻资产、重实效”的数字化新路径。11月12日,“数智赋能 成为更好的我们”美丽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青龙湖镇中心小学举行。会上,一系列由师生自主探索、能直接用于教学管理的AI“小工具”成为焦点,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的广阔前景。

当大城市学校热议引入高端AI模型时,北京房山区的乡村小学探索出了一条“轻资产、重实效”的数字化新路径。11月12日,“数智赋能 成为更好的我们”美丽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青龙湖镇中心小学举行。会上,一系列由师生自主探索、能直接用于教学管理的AI“小工具”成为焦点,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的广阔前景。

在成果展示区,几位“小导览员”自信地引导嘉宾体验各种智能应用:“班慧评”能帮老师一键生成班会方案,“数小萌助手”像随身家教一样讲解数学难题,“太白语伴”可模拟诗仙李白的口吻与学生对诗……这些并非科幻场景,而是青龙湖镇中心小学“龙湖小镇2.0”学习社区的日常。


17.jpg


青龙湖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国栋致辞,分享“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我们立足农村实际,不追求‘高大上’,而是用‘小工具解决真问题’。”青龙湖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张潇在主旨报告中,详解了学校构建的“七助”数智赋能体系,即通过AI技术实现助教、助学、助评、助研、助育、助管、助建,覆盖教育教学全场景。


课堂之变:教师从“讲授者”变身“引导者”


在公开课环节,来自青龙湖镇中心小学及手拉手项目校和共同体内多所学校的教师展示了AI如何深度融合课堂。教师们利用智能工具进行个性化引导和思维训练,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和互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观摩嘉宾表示,技术在此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边界,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和“点亮”。


4.jpg

 

教师之变:零基础老师成了“首席技术官”


更令人惊叹的是背后的教师转型故事。教师朱继民主动成为“首席技术官”,带领同事拥抱新技术;岳婉钰从零基础起步,成功开发出解决实际需求的小程序;任雨晴则通过构建知识库,有效解决了AI在回答专业问题时的“幻境”难题。他们的故事证明,乡村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教育技术创新的主角。


2.jpg

 

机制之新:共同体协同打破资源壁垒


活动当天,由窑上中心小学赵东刚校长带领,美丽乡村小学探索共同体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教师成长营”。这一举措标志着乡村小学教育资源从“各自为战”走向了“共建共享”的新阶段。葫芦垡中心小学校长胡建民为在探索中表现优异的师生团队颁奖,肯定了共同体模式的初步成果。

从“龙湖小镇1.0”的真实场景到“2.0”的智慧场域,青龙湖镇中心小学与共同体的伙伴们正携手完成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活动尾声,学校将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工具作为“数智伴手礼”上传至公众号,供各界免费取用。这背后,是让数智之光照亮每一条乡村孩子成长路的共同期盼。


DSC08424.jpg



编辑 | 周  静

校对 | 李梓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