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北京实验学校:让学习技术赋能课堂提质增效

来源:北京实验学校课程科研处 | 时间:2023-12-09 09:49:30

导读: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因此,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2023年12月5日, “海淀区学习科学技术赋能课堂研究项目观摩活动”在北京实验学校(海淀)举行。

让学习技术赋能课堂提质增效 

----海淀区学习技术赋能课堂研究活动在北京实验学校举行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因此,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2023年12月5日, “海淀区学习科学技术赋能课堂研究项目观摩活动”在北京实验学校(海淀)举行,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党委书记、校长张丕学,海淀区教科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宋官雅,中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王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系主任、贾积有教授,海淀区教科院侯兰主任,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李卓老师、北大教育学院博士后刘誉、刘文理老师,北京实验学校集团副校长周清华等相关领导、专家参会,学校课程科研处具体组织了这次活动。


1111111.png


2222222.png


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教科院侯兰主任主持,侯主任首先介绍了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授课教师以及本次活动的各项安排。


333333.png


活动开始,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党委书记、校长张丕学发表了以《创新教育科学研究范式  技术赋能课堂提质增效》为主题的讲话,全面总结学校的历史、办学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张校首先代表学校对区教科院领导、专家多年以来对学校教育科研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北大学习科学实验室的教授与海淀区学习科学项目组前来北实参会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44444.png


张校首先回顾了北实这所百年名校的丰功伟绩,学校前身为香山慈幼院,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厚重的积淀。1920年10月。由原民国总理熊希龄先生创办于香山静宜园,开创了中国近代慈善教育的先河。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熊希龄的办学成就,周恩来总理也对他表示了崇高的敬意。经历了百年风雨,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海淀区唯一的一所集幼、小、初、高于一体的十五年一体化公立示范学校,同时也是北京市一所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近十二年来,学校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积极推进十五年一体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取得了一系列殊荣,2016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走上到北实魅力讲坛,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魅力教育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赏。学校已经成为海淀区新品牌学校、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单位、教育部课程改革研究先进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京城最具幸福感领军小学、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中国魅力学校等。

张校进一步指出,当前,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化、新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学校教育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决定引入新一代教学辅助软件——希沃白板,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希沃白板作为一种多功能教学辅助工具,提供了课件云同步、学科工具、思维导图、课堂活动等多项功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北实引入希沃技术,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培训,优化了使用希沃白板的意识,使其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了师生互动,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以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魅力学子!最后,张校预祝学习科学项目研讨与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宋官雅发表讲话。宋院长讲了三点,总结了教育的特征和要求,首先。教育事业的意义在于为之献身。其次教育是科学的,而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同时教育又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宋院长对一线教师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指出一线教师在做着伟大的事业。而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实现中国梦这个责任担当也在老师身上,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

继而,宋院长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需要掌握老祖宗留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我们教师需要学到老,活到老,不断跟进新时代的进步。同时需要重点把握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结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其次指出了芬兰教育的经验在于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知识建构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当今学者谈到人的发展有四个动力要素,而体验是最重要的动力要素,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等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555555.png


最后宋院长指出教育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体验,构建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数字游戏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投影技术,协作学习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给课堂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教育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诊断学生在关键环节中的学习效果,根据这种过程性的诊断,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单纯的教转向致力于学生的学,从而完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课堂展示环节,北实老师带来了《走进深空----探究宇宙航行中的“供需”关系》一课。课中运用了雨课堂和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影视资源,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上课过程中,全息投影技术增加了课堂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学生对宇宙中的物理关系除了公式和图片外,有了更直观的体验。而雨课堂能实时分享同学们的思考成果,并将结果展示到大屏幕上及时点评。课堂中体现了对手机的包容度并有效利用手机功能,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11111111.png


来自清河中学的老师教授初中地理课《自然灾害》,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用技术的手段,在希沃白板上开展了游戏pk环节,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老师制作了有关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的习题表格,并通过技术手段将习题发放至每个小组的笔记本电脑,同学们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并完善表格上传系统,最终在黑板上展示了大家的探究成果。丰富的课程素材和多元技术的应用,让地理课堂变得如此鲜活,为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本。


22222222.png


北实老师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其中融合了腾讯问卷、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 DISLab软件、希沃白板等多项技术工具。在电路误差分析环节,老师首先使用希沃软件的“拍照”功能,将演示实验电路投放在大屏幕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电路。接着老师使用希沃软件的“摄像”功能,将电路误差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投放在教室大屏幕上,将“微小”的实验现象放大,电表指针位置一目了然,学生们都能快速读出点表示数。

伏安法测电阻环节,同学们用传感器和DISLab系统再次测量电阻,能快速、准确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最后总结出传感器测电阻具有高效、精确的优势。最后电表改装环节,老师通过希沃软件的“拍摄”功能,将其中一个小组用自己改装的大量程电压表测电压的过程通过大屏幕分享给学生,并让学生用普通电压表再次测量电压,以验证改小组改装的电压表是否正确。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学生观察方便。


23333.png


北实老师在音乐课中开设“传统乐器进课堂”扬琴课程,立足于音乐教材,挖掘教材中作品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对作品进行设计与二度创编,将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充分融入到“传统乐器进课堂”中,创新开展小扬琴课程。本课基于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性质,兼顾新课标中“表现、创造、联系与融合”为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及“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和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为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技术设计。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点涉及线段大小,圆规和直尺,教师熟练使用交互式一体机的各项功能:图形拖曳:线段、圆规等,直观呈现几何关系。指出老师授课的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索问题、应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4444444444.png


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数学老师的专题课《线段和角中的分类讨论》,重点是借助几何画板技术,几何画板可以拖动图形中的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临界时刻与运动变化中的不变特性,从而引导学生动态观点思考几何图形。其次,借助希沃对于学生的多种方法或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可以上传照片。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位置与数量关系的对应,对于运动变化中的不变量能够深入探究,对于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也比较感兴趣。


5555555.png


展示课结束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系主任贾积有教授首先进行点评:授课老师大胆尝试、灵活应用了各种技术: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做选择题题上传答案、拍照上传计算题过程和答案。应用雨课堂收集学生答案。教师通过手机展示拍照上传结果;借助全息屏虚拟现实技术,观看地球卫星运动;PPT嵌入视频《流浪地球》,让学生观看,生动形象;交互式一体机手写板书。整体师生交互充分,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学生练习、评价反馈充分结合。学生小组讨论、独立做题,气氛热烈;贾老师特别提出了手机上也可以安装APP观察卫星运动的建议;数学课《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熟练使用交互式一体机的各项功能:图形拖曳:线段、圆规等,直观呈现几何关系。指出老师授课的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索问题、应用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教师充分利用平板控制白板内容和学生平板内容,尺规作图。学生小组通过平板答题,提交书写过程或者拍照上传;老师展示结果并点评。并提出学生走上前台操作,增强互动性以及学生录制绘图过程,上传后大屏幕演示、观看、讨论这两点建议。

在评课结束后,贾积有教授以《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为主题开展讲座:

贾教授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出发,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包括符号主义、连(联)主义、行为主义三大学派。接着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美术音乐等艺术创作、智能机器、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随后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指出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使教育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在中观层面,很多大学和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等多个部门也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职培训、老年人教育等终身教育的各个学段和各个学科,帮助师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接着贾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与英语和数学课程结合的案例。一个是英语智能教学系统-希赛可系统,在修改作文、单词练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增进兴趣;有利于教师专业提升、减轻负担。数学智能系统MIATS及其教学整合,包括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工学兼顾等6种模式。有利于落实减负增效、提高成绩。

活动最后一项是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两位博士后对今天的展示课进行评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刘誉对初中地理课与小学音乐课进行评课:

刘誉博士对清河中学教师的初中地理课《自然灾害》做了点评:首先表达了对技术运用真实场景中设备一时无法使用情况的理解,对出现突发情况时,老师能及时调整做出肯定。希望在学生认知和情感方面,可以作进一步的提升。要求运用学习科学多感官通道,尤其是视觉通道,增加学生输出,及时反馈学生错误。

刘博士对小学音乐课《魔法师的弟子》做了点评: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对学生本身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学内容从编创到展示都有,建议老师可以突出一个重点内容。电子屏和电子节拍器技术的运用较为适当,希望有更多的技术运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杨文理对学校物理老师的《电路的设计》和初中老师的数学课《直线、射线、线段》两节课做了综合评价。

首先,杨博士深刻反思了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技术改变教与学的环节,来提升学生思维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技术是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呢?更多的是改变自己的思维和技术,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希沃白板只是改变教学的环境,但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还是要多次尝试,提出教师要擅于使用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中,老师的手机直播,录频转播的过程运用的很好,满足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清晰观察,同时引用了电流传感器,对比普通传感器而言更加精确。技术不断改变教师思维,将来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希望教师可以更多运用技术的视角解决教学问题。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希沃白板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学校走向现代教育的一次积极尝试。学校将致力于教育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不断统整课程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实现海淀教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9999999.png



编辑 | 王  平 王  萌
校对 | 张心惠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