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北京实验学校以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3-06-09 12:00:08

导读:北京实验学校作为市区唯一的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公立示范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创意行动,在教育家型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通过整合十五年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打造魅力教育特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周清华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   

党和国家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为新阶段高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创意行动,百年名校-----北京实验学校作为市区唯一的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公立示范学校,在教育家型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通过整合十五年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打造魅力教育特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jpg


创新学校特色办学文化

北京实验学校深入领会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在梳理总结百年名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构建起以魅力教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导向的一体化特色魅力课程体系。创造中国基础教育的普适新品牌,办一所“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魅力学校,是学校办学的新理念。             

近十二年来,通过实施战略管理,北京实验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海淀区唯一的一所集幼小初高于一体的十五年一体化公立示范学校,是北京市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并与平谷、顺义等五个校区一同组建北实教育集团,幼小初高融通特色课程资源得天独厚,适于魅力教育特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家校长创新引领特色课程建设,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4人,正高级教师5人,博士 8人,硕士100余人,市区学带、骨干教师 100 余人,高级教师100余人,为特色化办学奠定了人才基础;作为区、市、全国科研先进校,强有力的科研体系支撑特色课程发展研究;我校建成区新品牌学校为特色办学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办学的途径及目标

特色化办学的核心目标是——优质均衡、人才需求。整合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改革学习和评价方式,形成发展优势,提升整体质量,形成独特办学风格。

学校特色办学的长期目标是,以特色创建推进校本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自主力行能力素养,体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特色办学的中期目标是,全面、整体构建起“一体化特色培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三步走:

(1)设置涵盖科技信息特色、人文综合特色、艺体融通特色等三类系列化的特色课程群,设置分类分层的特色课程,服务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2)设全面、整体建设具有“一体化培育”特色的整体课程体系,促进特色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有机结合、与拓展型课程广泛整合、与研究型课程深度融合。

(3)整体构建特色课程实施系统,以实现目标指向统一、内容涵盖多领域、实施落实多渠道、管理有序成机制、资源开发充分性、评价多元同一性,最大化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将“一体化培育”特色课程渗透于国家课程的学习之中,增强学科内容的前沿性、情景化、探究性和跨学科融合性;注重教学的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科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实施更有效,育人功能更加彰显。

特色办学的内容与规划

(一)建设任务

北京实验学校特色办学目标明确,主要任务有:

1、培育优势学科。培育建设3个区级学科基地、1个及以上市级学科基地,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健全课程实施、质量监测、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等配套制度。

2、构建特色课程。打造3个与学校特色规划相关的学科课程群或资源库,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文化。

3、培养特色教师。组建专家教学和研究团队,依靠学科名师支撑特色学科建设,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开设特色课程。以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为核心的保障体系,作为特色建设的重心。

4、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加强特色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行项目式、探究式学习。

5、健全培养体系。探索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完善学分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特色鲜明的选课走班管理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育人,强化教科研支撑,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

6、示范引领带动。发挥学科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协同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经常性开展特色学科示范教学、师资培养、联合教研、联合育人等。

(二)重点突破

主要抓手:学科课程基础建设——课程群建设——特色发展创建;资源整合:校内资源融合:挖掘社会资源、科技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等;校外资源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1、学科课程基础建设。基于学校类型、办学模式,基于独特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基于学校传统文化基础,基于特殊生源及其需求,基于学校独特资源,基于学生差异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基于学校学科优势、学校课题、项目或重大发展机遇,凝聚学科课程特色。

2、构建以一体化特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生涯规划教育制度、选课制度、走班教学制度、学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为核心的实施体系,以学科教师结构调整、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为核心的保障体系。

3、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培育特色学科。构建以一体化特色课程群为主,涵盖人文、科技、艺体等多个领域特色课程群,设立覆盖国家课程的学科基地,构建贯通招生、培养、评价、管理等环节的机制,示范引领转变育人方式。     

(1)人文综合特色课程群:导师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四季课程、节日课程、学法课程、研学课程、法制课程、毕业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等融通系列课程。

(2)科技信息特色课程群:科学探索、模型制作、趣味编程、智能机器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分析、微型计算机技术、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课程。

(3)艺体教育特色课程群:艺术修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艺术节日课程、艺术社团课程);艺术提升力课程(高水平艺术团、金帆管乐团、银帆京剧团等);体育课程(定向越野、瑜伽、武术、旱地冰球、软式棒垒球、手球、跆拳道等)。

特色办学的实施与推进

(一)实施路径

1、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体化特色培养为创办途径,以特色课程为核心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

2、探索1+3等办学模式改革,突破学段界限,实现一体化培养,打通初、高中课程体系。

3、以特色课程为基础,以生涯规划教育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学分制度和评价制度等为核心,以学科教师结构调整、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为保障体系。

4、结合课程特色,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形成发展优势,提升整体质量。

5、将学校特色建设与时代、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专业团体以及职业学校的合作,共同开发特色课程,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特色师资队伍。

6、建立与初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在入口方面,争取政策支持,自主设定招生标准,明确特色学科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要求,强化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在出口方面,借助高校专业力量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二)推进方略——学校自主;特色课程;途径+工具;准入+认定;先行先试

1、必选类:设立专项经费,建设一个学科课程基地建设。以落实国家课程为基础,重点围绕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建设,从学科课程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发特色课程群,聚焦优势学科,突破学科界限,探索多学科、跨学科学习与实践,构建多维立体、富有特色的学校育人模式。

2、可选类:自主招生。“无特色不自主、非必要不自主”原则。自主招生与特色课程深度绑定,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淡化中考竞争性压力。

3、可选类:特色培育。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艺体机构等育人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围绕人文、科技、艺体等领域,开发实施特色课程。探索聘任制、合同制、项目制等高端人才使用方式,拓宽特色师资引进渠道,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特色师资队伍,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三)督导评价

强化评价督导机制,注重特色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既要重视在创建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又要注重特色创建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一致,特色化办学带动学校全面育人整体成效。

学校特色化办学的成效

学校特色化办学成效显著,办学质量获得社会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近三年在市、区督导中获得较高评价;近三年学生在评教活动中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99%,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达95%,学生各科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过率在100%以上。

近三年来,学校相继被评为海淀区新品牌学校、中国魅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京城特色发展最具影响力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京城最具幸福感领军小学、北京市身边好学校、京城教改创新领军中学、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校、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近一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教育、教育家、中华英才、北京教育、海淀教育、以及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头条、海教思维等中央和北京市主流媒体数十次报道北实魅力教育系列新成果,魅力教育特色化办学品牌已经形成。


编辑 | 王  平 李梓萌

校对 | 闫旋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