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课后服务让教育更有温度
导读: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从重知识转向重育人,让课后服务课程更大地发挥育人作用,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让教育更有温度。
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从重知识转向重育人,让课后服务课程更大地发挥育人作用,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让教育更有温度。
精心设计 课后服务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心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比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课程活动多以游戏类、动手操作类为主;为了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同时突出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特点,每个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足球特色课程,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每周安排一次大扫除,并进行全校评比,每学期组织学生去一次校外劳动基地,体验农耕文化,设置家庭劳动岗,鼓励学生进行居家劳动;每个年级有两个科技特色班,每周一次科技课程,每个年级有2~3个班学习非遗课程,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课后服务 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后服务是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一方天地。学校着力开发普及型社团课程“2+1”,即以班为单位成立社团,72个班分别成立不同的社团,每个班每周至少开展1次体育社团活动,外加两次艺术或两次科技社团,分别由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每名学生都参加到社团课程当中,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学校致力于打造精品社团,在构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体育、艺术、科技三方面的课后服务社团建设,在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社团的建设过程中,都会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精心打造社团特色。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课程,外聘高端专业教师,进一步建设精品社团,壮大社团的规模,提高社团的水平,发展学生的特长。
在学生心中 染上传统文化底色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学校注重社团活动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课程安排进课后服务中,邀请非遗传人走进学校,开展毛猴、面人、篆刻、彩粽、风筝、陶笛等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校“每月一节”活动,充分挖掘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把劳动教育、尊老孝亲教育、美育融合在课后服务课程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如谷雨节气开展农耕课程;秋分节气体验收获课程;清明节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课程,开展击鼓传柳、放风筝、画兔爷活动;重阳节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课程,为家人做节气美食……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愿望和情趣,增强了家国情怀。
校外优质资源 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为确保课后服务实效,学校引入社会人力资源参与课后服务,既有经验丰富的各类教师又有水平高超的专家、教练。比如,请来公安大学教授给学生们讲预防校园欺凌课程;请来国防教育讲师给学生们讲国防知识,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请来金帆团艺术类专家、体育类金牌教练、科技类专家,提升学校精品社团水平。同时大力挖掘家长资源,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学生们讲预防网络诈骗,请在海关工作的家长讲反走私普法宣传等,助力学生成长。
此外,学校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把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劳动基地、养老院、社区等作为学生开展课后服务的有利资源,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认为,“双减”不能只有“减”,还要有“增”。减去不适当的负担,增加丰富的课程内容,实现减负增效。只有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正中心,把课后服务与能力、课后服务与教育、课后服务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多途径落实并行之有效,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起到助推作用,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字|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校长 马守凤 书记 孔磊
校对 | 闪洁雯
值班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