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北京教育在行动

丰台区骨干教师于红:居家变教室,生活即课堂

来源:丰台教育 | 时间:2020-03-12 18:20:58

导读:希望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发生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把居室变为教室,把生活变为课堂。


于红

东高地二小英语教师

丰台区骨干教师


同学们,你们好!


coronavirus,这个词你或许不会读,但你一定能猜到它的意思,对,它就是“冠-状-病-毒”。它的突然袭击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迫使我们开启了超长假期模式,宅家学习也成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新常态。


在抗击coronavirus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做好防护,一方面要安排好学习生活。那么,如何进行自主复习,提高实际获得呢?于老师请同学们记住:理、思、评、融、创,生活即课堂。


一、理


梳理总结。首先梳理复习学习过的内容,对刚过去这个学期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复习。如何梳理呢?


一是按课时梳理。


二是按单元话题梳理


梳理内容包括话题(生活内容:节日、季节、家庭生活……)和功能语言(词汇、短语及功能句)。


二、思


联想思考。在横向梳理之后,还可以进行纵向观察和比较,对比每个年级学过的内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梳理过程中,于老师发现不同年级出现了相同的话题,比如一至三年级都出现了节日话题:


这一步的重点是发现每一次节日话题谈论内容有什么不同,增加了哪些功能语言等。通过谈论节日的项目(日期、活动、语言、服装、标志……)及用到的功能语言,就形成了一个语块儿(描述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为实际表达运用做好准备。


同学们在梳理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除了课本中谈到的内容,生活实际中,自己在这样的节日里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等等。这些都可以补充进来,并且通过查找、询问等方式,补充相关词语。


三、评


自我评价。梳理的目的除了总结归纳意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哪些内容已经熟练掌握,哪些还需要再巩固提高。这里说的掌握,是能熟练说出单词和句子,并在生活中自如运用。如果同学们还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赶快练习吧!


四、融



融入生活。英语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英语学习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生活,就会乏味枯燥,而且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也很容易遗忘。


如何真正实现对英语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熟读、熟记是基础,最好的练习方式是与生活相融合,让居室变成教室,让生活变成课堂。比如:早晨洗漱时,边准备边跟洗漱用具们打个招呼;在洗碗的时候可以边清洗、摆放边安抚它们;闲暇时,帮妈妈一起整理衣橱,细数一下自己的衣物。总之,要把学过的英语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会观察,注重积累,拓宽英语的知识面,锻炼和提升英语能力。


五、创


创设空间与机会。


创设表达空间,综合运用语言——根据我们学习过的内容,设计一个谈论对象,在过程中可以将学过的语言自然综合运用。例如:“Know my best friend”。了解一位好朋友,需要了解诸多信息,这就给我们提供较大的交流空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


创设对话机会,真实交流运用——学习英语的出发点是交流运用,所以英语学习不应是悄无声息的,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说、去用、去交流。因为现在是在家独立学习,很多同学通过听唱歌曲、配音、表演戏剧等形式增加口语练习,但其中更多的还是模拟和模仿,缺少运用和交流。所以,同学们要自己创设真实交流表达的机会,加强英语知识的交流运用。


除了与英语老师交流之外,同学们还可以:


与家人交流分享——每天与家长分享当天的英语学习内容。记住不是简单汇报,是要讲出具体内容的哟。


搭建“畅聊小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几个小伙伴联合起来组建“畅聊小屋”,约定一个时间,大家进行网上交流。比如,做个Mirror游戏(一个同学做,另一个同学模仿),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并互相评价,给有困惑的同学支支招,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总之,通过理、思、评、融、创,让同学们的英语复习由书本转入生活,将书上的语言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另外,任何的学习最终都要应用于生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更是如此。在此,于老师还有个小建议:虽然同学们还小,但也要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比如,关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有研究表明,蝙蝠这种野生动物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据此同学们可以开展一个小探究:围绕“走近野生动物”这个主题,从我们学过的动物开始,确认哪些是野生动物?我们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有什么特点?人类能不能食用野生动物?为什么?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究学习,也可以选择其他项目进行探究。


理、思、评、融、创。希望于老师的建议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希望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发生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把居室变为教室,把生活变为课堂。同学们,加油!


编辑 | 李宙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