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家校合力 共同抗疫
导读:为了落实市、区教委“停课不停学”要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各校区结合实际,分别组织学生开展了居家自主学习等活动
为了落实市、区教委“停课不停学”要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各校区结合实际,分别组织学生开展了居家自主学习等活动。全体家长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领孩子开展了诸多特色居家活动……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经纶家长,在紧张繁重危险的工作之余,还抽空与孩子电话、微信或书信联系,留下了特殊时期感人肺腑的亲子“两地书”。家校合力,共同抗疫,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历史强音中,凸显了家校共同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各校区特殊时期家校同心战“疫”、携手教育的典型事例,激励全体经纶师生与家长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克时艰。
本部高中校区
疫情发生后,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本部高中校区高三学生刘玥桐的父亲第一时间加入首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走向抗疫最前线湖北武汉。肩负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决心,他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常常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等到迈出病房时,已经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取下护目镜,脸上全是深深的印痕。虽然身体极度疲累,但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信念:争分夺秒救治更多的病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医务工作者,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辈需逆风前行!”这是父亲留给女儿的一句话。他用行动展现了一位父亲的大爱,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经过31天的奋战,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刘玥桐的父亲也迎来了第一次短暂的修整。他跟女儿约定:“爸爸在一线努力抗疫,你在家中好好学习,让我们一起向社会交出一份最棒的答卷!”
本部初中校区
本部初中校区初一(2)班杨弘博同学的父亲是朝阳医院的一名医生,今年春节疫情突现,他当即决定退掉买好的回乡火车票,留在北京,重返工作岗位。自回医院到今天,杨弘博的父亲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一次也没有回家,杨弘博已经40天没有见到父亲了。
为了让失落的弘博更有责任感,弘博妈妈和孩子约定这段时间看谁做得最好,谁最能让爸爸放心。每晚7:00准时观看新闻联播成为家里的常态。慢慢地,弘博从最初只是担心爸爸转变为关注疫情,牵挂每个奋战在前线的人。在妈妈的带领下,弘博坚持居家锻炼,参与做饭、做家务,积极参加学校为“逆行者”点赞、为武汉加油的活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赞颂医护人员的诗歌。在弘博心中,父亲就是自己的英雄,他祝愿父亲和其他白衣战士早日取得胜利,平安归来。
弘博爸爸虽然不能回家陪伴孩子,但一有空就会打电话和孩子谈心,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孩子也会嘱咐父亲做好防护,保重身体。疫情暂时阻断了父子见面,却让他们的心离得更近了,他们正共同期待战“疫”胜利那一天到来。
嘉铭分校
在这个别样的假期中,嘉铭分校五(8)班学生袁雪桓的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他们一起与孩子谈论“病毒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引起病变和传染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平等的交流让袁雪桓知晓了“武汉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千里之外的北京也要采取充分应对的措施”,并让袁雪桓在随后的居家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
父母还带领袁雪桓一起关注疫情的发展,了解最美“逆行者”奔赴前线、救死扶伤的英勇事迹,并参与了一次向武汉一家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护人员的直接捐赠活动。受父母爱心的感动,袁雪桓主动捐出了500元压岁钱。听父母说这笔钱大约可以购买7套战“疫”前线最紧缺的医用防护服,能为部分医生护士提供直接的安全防护,袁雪桓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帝景分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协助学校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拓展学生居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帝景分校初一年级家协会为初一学生举办了一场在线疫情防控讲座。活动中,家协会成员、初一(4)班边弘毅同学的妈妈牵头请来了校外教育机构专业培训教师徐昊宇老师。
徐昊宇老师在“冠状疫情中的我们”专题讲座中,重点讲述了我们在疫情中应该怎样做、我们为什么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疫情期间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三方面内容。讲座语言生动,事例鲜活,充满了正能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正向引导作用,受到初一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连麦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提问,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讲座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帝景分校初一年级家协会与学校携手共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后,帝景分校还将借助家校协作的强大力量,继续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保利分校
保利分校初三(4)班学生武思璇的父母根据学校科学防疫和“停课不停学”安排,带领孩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居家抗疫活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了一个家庭应有的贡献。
其间,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学生防疫心理调适指南”,帮助孩子调节心态,指导孩子利用网络高效学习,陪同孩子阅读书籍、锻炼身体、提升自我。
虽然初三学业非常紧张,但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孩子密切关注疫情,分享抗疫战中的感人事迹,参与班主任在线抗疫主题班会教育,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武思璇同学在父母和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还翻唱了一首为疫区加油的歌曲《平凡天使》,用自己的歌声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崇实分校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崇实分校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庆昱麟、六年级(5)班学生庆治麟两兄弟的妈妈根据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孩子自主成长的时空,多渠道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控、自强的意志品质”的居家学习生活要求,带领两个孩子一起制订了“每日学习生活安排表”,营造出良好的自管自控家庭教育氛围。
妈妈将完成假期作业、参与老师问题答疑、亲子阅读、兄弟绘画、兄弟书法、家庭运动和一起做家务等活动纳入安排表,督促家庭成员规范执行。家长的正向引导和有效陪伴,让两个孩子作息规律,身心健康,充满正能量。孩子们经常用绘画、书法表达对抗疫英雄的赞美与祝福。不仅如此,妈妈还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为班级制作和推送了许多学生居家学习活动的美篇。
和昱麟、治麟妈妈一样,崇实分校的家长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相信通过家校合力、共同抗疫,孩子们定会“居家也精彩,成长不停歇”。
劲松分校
劲松分校初二(9)班李嘉铭同学的父母都是医护工作者。疫情发生后,嘉铭的妈妈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得知此事后,班主任第一时间与抗“疫”前线的嘉铭妈妈取得联系。
嘉铭妈妈在向老师介绍自己和家人的近况后,主动提出协助学校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她说,我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感染科医生,同时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是家协会的一员,为学校师生和家长宣讲科学防疫知识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嘉铭妈妈特意为学校录制视频,从专业角度细致讲解安全防护知识以及防疫小贴士。
为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更是一份信念,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也正是这份对使命的坚守,影响并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更感动了学校的全体师生。病毒无情人有情,相信通过家校合力,劲松分校师生定能弹奏出抗击疫情的最强音。
民族分校
民族分校六年级(4)班宛佳莹同学的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疫情发生后,她在加班加点完成社区工作的同时,与学校积极配合,指导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
她和孩子分享交流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的感人事迹,鼓励孩子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她利用孩子从媒体上看到的抗“疫”事件,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她还和孩子一起学习制作微信公众号,为武汉加油,为抗击疫情助力。
她及时给孩子讲解“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有关居家学习生活的要求,和孩子一起讨论制订居家学习计划;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学习状况,鼓励孩子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孩子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每天设立专属亲子互动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阅读、做手工、制作美食、打理植物,使居家生活变得健康有序。
新教育实验分校
新教育实验分校六年级(3)班邓文博的爸爸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为抗击疫情做一些医疗方面的支持。父亲危急关头的坚守,给孩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状态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邓文博的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带领孩子在班级群发出倡议,“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回到可爱的校园,见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但我们在家一定要按照学校要求,学习防疫知识,做好自我防护,不聚会、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加强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认真完成居家学习任务,保证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在家长无私奉献的感染下,邓文博更加关注疫情,心系疫区,还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1000元压岁钱,为战胜疫情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面对疫情,新教育实验分校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发挥了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起到了家校合力的教育成效。
团结湖分校
团结湖分校初一(1)班张笃玥同学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目前正在从事北京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岗前集训。在这紧要关头,张笃玥没有让妈妈分心,给妈妈写了一封感情至深的信,信中说“请妈妈放心,家人都支持妈妈奔赴一线抗击疫情,希望妈妈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妈妈教给张笃玥“七步”洗手法,指导她自制防护口罩。在妈妈的帮助下,张笃玥制作了《如何预防新冠肺炎》PPT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向同学们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和患病后的症状,并总结了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躲、挡、洗、通、吃、睡、动”等小妙招。
妈妈积极与学校配合,引导孩子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给孩子讲解学校落实“延期开学”的部署和要求,引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实现了家校共画同心圆、众志成城抗疫情。
战“疫”期间,全体经纶人心手相牵,同舟共济,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让经纶精神在战“疫”一线上闪光。
编辑|刘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