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系列沙龙之校本课程沙龙
导读:5月21日,《教育头条》特邀请北京市多位中小学校长参加《教育头条》"校本课程"主题沙龙,展示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成果和特色,交流校本课程的成功教育经验,全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全人格教育课程建设的整体布局提出规划,各教研组负责开发的特色课程。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特色确定方向,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进各类资源。是一项需要校内外结合,共同开发的、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新举措。
5月21日,《教育头条》特邀请北京市多位中小学校长参加《教育头条》"校本课程"主题沙龙,展示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成果和特色,交流校本课程的成功教育经验,全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校长喻江,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书记、校长关红,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副校长袁丽秋,北京市第一中学执行校长艾英在内的五位学校校长受邀参加。
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
校长 陈培荣
幸福课程让人人受益 促进人人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在2005年提出了做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把教育构建成愉悦的、积极高效、和谐的心灵与实践活动,让参与教育的所有生命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共享幸福,从而构建幸福的人生。学校办学理念是: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致力培养阳光自信、健康成长的学生。
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介绍,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充实提升发展。课程目标是人人受益,人人发展,关注人人成长,满足各种需求。
幸福教育包括幸福校园,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活动四大方面。学校从人文情怀、科学创新、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劳动实践五个维度确定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为三大支柱的,聚焦课程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幸福课程育人体系。基础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拓展课程着重素质提升;特色课程侧重兴趣培养。
课程的构建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能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活动的幸福。
幸福课程图谱围绕着德智体美劳进行设计。课程的设计力求面向人人,促进人人发展,包括五大类14项。涵盖德育课程、艺术审美课程,室内操课程,“快乐英语人人唱”课程,V精彩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
陈培荣校长表示,学校在完善和开发校本课程过程当中,不断地丰厚幸福教育内涵,给全体师生带来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学生们在景泰小学的校园当中,是非常愉悦、自信、阳光的。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
校长 喻江
“阳光智慧”课程建构和实施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于1963年建校,原酒仙桥一中,2014年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现一校两址,朝阳区办学规模较大的城市初中校,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
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建构“阳光智慧校园”。育人目标为培养阳光智慧学子。学校形成三大特色,即:以 “严、细、实”为基础,“自主管理”为导向的养成教育的德育管理特色;以基于“4C”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阳光智慧的教学文化特色;以“真实体验拓展探究”为核心导向的实践育人特色。
学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的课程内容。集传统文化、体艺科等为一体,贯穿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课程,体现基础、拓展、提升三层次,围绕人文社会、科技创新、艺术审美、生活健康四个关键领域,立足课堂,贯穿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成长的需要。
阳光智慧课程群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语言文学、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审美与身心健康,学校开设了多姿多彩的特色课程。
学校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使用课程护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发了主题课程,五育并举完善体系。开发实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龙”主题课程。
今年是建党百年,学校开发“永远跟党走”主题课程,从学、听、看、讲、诵、绘、写、展、做等方面全方位、全领域、全员推动和开展。
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
课程建设交流书记、校长 关红
一盏星火 一路童行
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以“景星藜火,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培养眼含星,心似火,行有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育人目标,确立了学校的课程理念:点亮智慧之星,点燃文明之火。
其中“点亮智慧之星”体现了课程对学生内在学识的追求,而“点燃文明之火”体现了课程对学生外在言行的发展。
星火小学的课程放眼学生的一生的幸福成长,为学生而设,因学生而精彩。在“点亮智慧之星,点燃文明之火”的课程理念引导下,学校选择对课程进行系统的构架,让课程逻辑更加的严谨,最终建立了六大课程群,形成了“星火立人”的课程体系。
其中,星火立德:塑造学生品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星火博文: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的人文和原能力发展;星火健体: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星火艺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星火创研: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科学探究、动手实践的机会;星火笃行:开设校本化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劳动精神。
实施过程中,六大课程群依托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中丰富的社团课程和书院课程更是为孩子的多彩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舞台以体育课程为例。学校垒球运动已经开展六年多,作为校本课程,二到五年级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垒球课,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垒球运动知识。学生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竞技场上坚韧的表情深深感染着星火小学的每一个人。
书院课程,历经多年的努力早已成为星火小学的一大亮点,在海淀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2017年学校成立了转河书院,书院成立之初就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培育学生文明素养为担当。转河书院以”童蒙精,书卷气,星火神",为书院的文化之髓,这九个字更是每一个书院人的内在之魂。
“景星藜火,育时代新人”星火小学将在未来不断前行,星火小学的每一个教育人也都将不忘初心,为“培养眼含星,心似火,行有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副校长 袁丽秋
三层五领域课程体系 助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副校长袁丽秋表示,学生发展过程中学校课程起到重要作用。东直门中学作为北京市示范校,学校的目标是让每一名孩子都有所发展,尊重每一名孩子。学校的理念是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学校三层五领域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纵向三个层级: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性课程;面向部分有发展潜质和自我发展需求学生的发展性课程。
横向五个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艺术与审美领域,身心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领域。
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基础发展,落实国家教育的基本任务,为所有学生打下学校育人目标”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学会自主发展)的共同基础。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国家课程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身心与健康、综合实践五个领域,加强基础,知识融通,内容衔接整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基础发展,落实国家教育的基本任务,为所有学生打下学校育人目标”四个学会”的共同基础。基础性课程重在“两基”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科间整合,如整合政治、语文、英语、历史、地理五个学科为人文与社会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五个学科为科学与技术领域,领域内学科间凝练学科教学目标,增加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整合课程,学科内整合教学内容缩减课时,为拓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奠定学习时长的保障,减少课时促进发展。
拓展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展,从学情需要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发展等差异上拓展,在学生课程学习的菜单上突出自主选择,差异发展。差的补、优的培、兴趣发展、特长突出。
发展性课程,目标是面向有潜质学生的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设计开发主题类研究课程或较专业的理论及技能学习课程。整合多种资源,有针对性的面向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开设的特殊人才通道,面对艺术特长的学生我们有金帆管弦乐、翰博书画院、戏剧等课程,面对体育特长的学生我们有女篮、男足、田径等金奥课程、针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开设了思辨与表达、英才课程等,针对某些专业有偏长的学生我们开设了学科竞赛、大学先修、翱翔等课程,促进有潜质学生的专业发展。
北京市第一中学
执行校长 艾英
传承发展 注重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课程建设
北京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拥有377年悠久历史的老校,是北京市教委命名的“百年学校”。学校将“一切为了学生,成就每一名学生”作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重视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主要基于两个途,一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预留地”。
为了提高学生学科活动的效率和精度,我们将学科活动课程化,提高教师指导要求,定量学生认知水平,提升活动的思辨性,增加活动成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要求学科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以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螺旋认知发展结构。另一方面,也以学科的校本活动课程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实现课堂教学与校本活动课程教学的相互增益。
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第二个途径,我们指向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称这部分为“预留地”。明确任务有三点:
第一,传承北京一中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质,现在我校的曲棍球、足球、篮球、长跑、排舞、啦啦操、书法、陶艺、油画、文创等校本课程,传承和涵养着一中学子的独特气质。
第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例如生涯规划课程、青少年领导力、思辨与表达等个性化发展课程。
第三,根据社会的发展,更新适应时代发展的特色课程,这类统称为“新工科”技术课程群,包括3D打印、手机APP设计、创客、人工智能等。
随着高考要求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成长需要的变化,我们的校本课程结构和主要目标也一直在调整和改变,但不变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成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本课程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在他们自己的成长路上画下一个记号,成为将来无数一中学子的传承内容。
文字 | 张晓攀 李宙驰 闪洁雯 刘佩钦 周海童
剪辑 | 杨泽霖
美编 | 张玉琪
编辑 | 闪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