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为媒 答美育卷:府学胡同小学第六届师生书画摄影展盛大开幕!
导读:玉兰绽蕊映春光,金帆高悬墨韵长。翰博才情书锦绣,府学艺海绽芬芳。3月24日,在这春和景明之际,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第六届师生书画摄影展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春日拾光,温暖学府”为主题,九大展区汇聚全校师生作品1100余件。600多年的历史文脉与新时代美育实践深度交融,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展现了师生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彰显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玉兰绽蕊映春光,金帆高悬墨韵长。翰博才情书锦绣,府学艺海绽芬芳。
3月24日,在这春和景明之际,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第六届师生书画摄影展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春日拾光,温暖学府”为主题,九大展区汇聚全校师生作品1100余件。600多年的历史文脉与新时代美育实践深度交融,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展现了师生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彰显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以古为新,让传统建筑与当代艺术对话
步入展区,大成殿的飞檐斗拱与明伦堂的雕梁画栋间,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篆刻作品、工艺作品、摄影作品错落陈列,现代艺术与古建筑交相辉映,恰是府学胡同小学“书院式礼乐教化” 的生动注脚,彰显着墨香与色彩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开幕式上,伴随着“府学合唱团”演唱的《春日拾光暖学府》主题歌,“府学映像社”的同学们在大屏幕上为大家带来了绚丽多彩的春景。这首用 AI 赋能创作的主题歌,悠扬婉转,朗朗上口,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共生,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前沿科技的气息。
“府学舞蹈团”的同学们热情奔放,手执绘画纸鸢走上舞台。轻盈的身姿仿佛春日里翩翩起舞的彩蝶,正式奏响了这场艺术盛宴的序章。
“府学戏剧社”的同学们身着汉服款步而来,在衣袂翻飞间用生动的演绎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艺术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延续,领略校园文化底蕴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魅力。
六(2)班的张耀衡同学和六(13)班的孙一然同学先后向大家讲述了中国美术馆“乙已蛇年画蛇一一我的蛇年贺卡”活动收获,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全校同学积极参与该活动,学知识,展创意,美育滋养助成长。
五(9)班的蔡信同学用瓦楞纸制作的棂星门、大成殿,张雨菲同学制作的奎星阁模型栩栩如生,展现在大家眼前。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两位同学对校园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独特感悟。
“将废旧纸箱变废为宝”,蔡信同学表示,他曾在家中独立完成了大雁塔等建筑模型的制作,并因此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这次,他和同学们再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这件精美的建筑模型。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运用了课堂上所学的建筑知识,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得作品更加独特和生动。他认为,这些参展作品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一件历时一个月精心创作的手工模型——奎星阁,也成了展览的亮点之一。创作者张雨菲同学利用瓦楞纸和废弃纸箱作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细的制作,成功地将校园里的奎星阁的微缩景观呈现出来。从外部的垂花到内部的房梁结构,每一处细节都是精心雕琢,展现出了她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此外,她还运用超轻粘土制作了人物和小鸟等装饰元素,为作品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张雨菲同学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她不仅运用了课堂上学到的建筑知识,还亲自前往奎星阁实地采景,拍摄照片作为参考。
通过本次展览,同学们对学校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参与艺术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直以来,府学胡同小学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在过去的一年里,近30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大放异彩。众多奖项见证了同学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
本次活动中,与会嘉宾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全场掌声热烈。
北京书法家协会为本次展览题字,在现场嘉宾代表的共同见证下,第六届“大美府学”师生书画摄影展正式揭幕,凝聚着师生心血的艺术展览呈现在大家眼前。
北京书法家协会还为同学们赠书,这份馈赠承载着对书法文化传承的期许,也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和艺术修养。据了解,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展的“书法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也将在府学胡同小学拉开帷幕。
滕亚杰书记在致辞中表示,第六届书画摄影展历经五个多月的筹备,师生们以画笔和镜头捕捉少年生活的美好瞬间,表达内心喜悦,弘扬优秀文化,赞美大好山河。通过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梦想与潜能被点亮,成为全面发展、个性流动的优化生态。同时,活动也很好地诠释了学校“成人 成才 成大器”的学风,展现了师生们在各自优势领域绽放的光彩。滕书记的话语为同学们在美育学习的道路上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漫步在展区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其中,六年级14班的陈璞瑜同学担任了展区的讲解员,为参观者详细介绍了展区的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作为展区的讲解员,陈璞瑜同学对展出的书画作品了如指掌。他表示,这些作品主要来源于学校金帆书画院的同学以及平常课上的硬笔作品,他认为,这次书画展不仅展示了师生们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共生共荣”。
值得一提的是,陈璞瑜同学从第二届书画展就开始参展,至今已连续参加了五届。他表示,每一次参展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这次担任讲解员更是让他对书画艺术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也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的支持和鼓励,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热情。
科技赋能,百年老校变身现代学府
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教育理念下,府学胡同小学这所兴建于1368年,拥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校,书写着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作品多元、形式创新。参展作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书法、国画、篆刻、手工作品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全校师生的艺术风采和深厚底蕴。此外,展览中还首次引入了AI技术,在金声玉振电子画廊进行了新颖的作品展示,为传统书画艺术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府学胡同小学美术组组长孙超老师表示,本次展览特别设置了哪吒主题展区,成为整场展览的一大亮点。哪吒主题展区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少年英雄哪吒,学生们将哪吒的勇敢、正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书画作品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国画、书法作品,也有结合现代科技元素的AI动画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哪吒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表达。同时,哪吒主题也寓意着学生们立志像哪吒一样勇敢、正义、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所老校,府学胡同小学的育人实践始终与教育政策同频共振。在东城区“文化·传承2030工程”的建设框架下,学校始终将艺术教育作为育人重要部分。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等艺术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近年来,学校还构建了“博学”课程体系,将国学经典、非遗技艺融入日常教学。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社团课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次展览也是学生参与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成果,同学们用镜头捕捉飞檐光影时,也是在理解“君子不器”的深层内涵。
在书香四溢的书法教室内,北京书法家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郑轩先生为同学们带来“美好书写的捷径——黄金律习字法解析”专题讲座。他通过精美的书法范例,向同学们介绍了“黄金律习字法”的相关内容,指导同学们一同探寻和感悟书法的奥秘。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特设兄弟学校作品展区,顺义区顺和小学以及空港二小的师生们带着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一同融入了这场充满魅力与创意的书画摄影展中。
本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星期,其间将邀请其他友邻学校前来交流,共话艺术传承与创新,增进校际友谊,推动文化普及。
展望未来,府学胡同小学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学府,正以春之名义,书写着 “让每个生命与美相遇” 的新篇章!
文字 | 余 琳 周静
编辑 | 周 静
校对 | 李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