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多元化 缤纷课程促成长——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课后服务成效显著
导读: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将课后服务作为落实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深入挖掘内部教育资源,精心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踢足球,抖空竹,学画画,练武术,玩航模……在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每天下午的3点半到5点半,是学生们的快乐时光。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校园精彩不断。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将课后服务作为落实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深入挖掘内部教育资源,精心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校秉持“五育并举,彰显特色,满足需求”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全新的育人生态。本学年,学校共开设了七大类别、49门精彩纷呈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体育类课程中,健美操、篮球、武术等校队成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勇创佳绩;年级类的武术、花样跳绳、篮球等活动,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项目如空竹、陆地冰壶、排球、网球等,更是深受学生喜爱,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艺术类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合唱、阮乐、舞蹈、多彩粘土、美意创造社等社团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分年级开展的衍纸画、美术、口风琴、小合唱、线描、装饰等课程,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的心灵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加美好。
科技类课程则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计算机、编程学习、科学探索、科技馆课程以及航模小组、魔方和科普戏剧社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劳动类课程同样不可或缺。纸艺手工、麻绳编织等课程融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手脑协调能力,真正做到了“劳有所获,技有所长”。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类课程。高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智慧与力量;中年级学生则通过课本剧表演,体验角色个性,丰富精神生活;低年级学生则通过绘本阅读,领略人生哲理。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小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课程”和“最美中轴线”课程更是成为了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课后服务课程的多元化与丰富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光彩。面向未来,北师大朝阳附属学校将继续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发挥教师特长优势,不断创新课后服务课程形式与内容,让课后服务更加有温度、有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