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

57中校长刘晓昶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举行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4-06-20 11:29:13

导读:为进一步总结、梳理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办学经验,更好地发挥名校和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6月19日上午,由海淀区教育两委主办、北京市第五十七中承办的“勇毅·友善·创新——刘晓昶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正式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主持。

为进一步总结、梳理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办学经验,更好地发挥名校和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6月19日上午,由海淀区教育两委主办、北京市第五十七中承办的“勇毅·友善·创新——刘晓昶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正式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主持。


99.jpg


海淀区武凯副区长发表热情洋溢的大会致辞。他介绍了海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布局,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他从勇毅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精神支柱”, 友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科学路径”, 创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角度高度评价了五十七中的办学实践成果,并对学校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一部精心制作的教育专题片,向与会者展示了五十七中的校园风貌和办学特色,让在场的每一位嘉宾都能感受到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

刘晓昶校长做了题为《勇毅前行 友善育人: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精彩报告。刘校长的报告,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深情。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对师生未来的期许与信心。她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中的四次飞跃,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校长卓越领导力和全体师生的付出与努力。她的报告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个个温馨的故事,诉说着五十七中人的执着与坚守,展示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探索和卓越成就,也预示着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头脑创新社团的同学们通过视频展播和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了在全球DI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和“达芬奇奖”的作品《弹球英雄》。作品充满了奇幻色彩,融合了冒险、灾难、角色成长和探索未知等元素,展示了同学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张文娜老师作为学校教师优秀代表发言。她满怀激情地分享了自己从传统讲授到学生为中心课堂的转变,不断尝试友善用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助力学生在数学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理想。

冷利老师作为优秀班主任代表发言。她讲述了如何成功帮助一名阿斯伯格综合症同学实现梦想的教育故事,展现了五十七中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以及同事们间互助的和谐氛围,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方中雄教授的发言深刻而温暖,他高度赞扬了刘晓昶校长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和学校的办学成就。他强调,刘校长以“友善教育”为核心,不仅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在普通条件下带领学校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海淀乃至北京市的名校。这一成就凝聚了刘校长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卓越的实践智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授的点评充满了深情与智慧,她以果敢与友善为学校变革的关键词,强调了在静悄悄的革命中,需要久久为功的力量和对爱的不离不弃。她赞美了学校的无限创意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用包容和仁爱呵护学生,用体验和对话唤醒人性。

杜荣贞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五十七中学以勇毅、友善、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办学实践,认为这些品质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他提出了海淀教育未来发展的两点希望: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以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二是秉持海淀教育精神,不断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五十七中学办学实践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学校教育成就的高度肯定。五十七中学的发展之路,是一部充满感动和激情的史诗。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毅的精神、友善的情怀和创新的勇气,任何困难和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在未来的日子里,五十七中学将继续坚持勇毅前行,友善育人,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晓昶校长办学思想回顾


2024年3月31日,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刘晓昶校长做了题为《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教育思想报告,并与现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优秀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指导教师王红霞博士和上海市市西中学董君武校长对刘晓昶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精彩点评。

“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是基于刘晓昶校长深耕教育30年凝练出来的教育思想,本质上反映了她对教育价值、教育目的、育人机制、教育实践等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指导教师王红霞副博士认为:刘晓昶校长教育思想的价值在于把尊重性灵作为育“创新人”的起点,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丰富了教育学人性假设。同时,为培养“创新人”提供了新范式。形成了育“创新人”的实践机制,即尊重性灵是起点、发展德性是方向、高扬主体是生命立场、培养创新思维是根本路径。面向未来主体解放是关键、应涵养全体教师教育家精神、敬畏道才能更好地滋养性灵。


编辑|李梓萌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