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讨会分论坛(四)在北京工业大学附中举行
导读:4月27日,第四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讨会分论坛(四)在北京工业大学附中举行。本次分论坛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趋势,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4月27日,第四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讨会分论坛(四)在北京工业大学附中举行。本次分论坛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趋势,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次分论坛由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东城区教委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共同体、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承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协办。东城区教科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鸿主持论坛。
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课堂思政和教师思政,增强教师育德能力和全学科育人能力”,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重要精神,加快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深化课堂思政与教师思政建设,强化教师育德本领与跨学科育人能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地落实。
论坛当天,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侯保成、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院长李怀东、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校长王京红、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丁义浩、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蒋建华、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钟亚利、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聂廷武、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副校长董瑞庚、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新升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束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徐刚、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思政教师许开红、北京八十中管庄分校德育主任王晓棠、北京工业大学附中十八里店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玉芹、北京中学常务副校长、北京中学一分校校长刘乃忠、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外联处副处长龙英、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向珍共同出席会议并发言。
论坛伊始,现场播放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宣传片,展现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理念、师资团队以及办学成果。
随后,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侯保成发表致辞。侯校长以“三层感恩”对莅临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专家、教育同仁、与会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强调了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本次论坛的深远意义。
在专题发言环节,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及学校领导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李怀东院长、王京红校长等共15位教育专家领导分别作主题发言。首先,许多领导专家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专家们就如何实现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要实现一体化建设,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全学科综合育人能力。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育人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并表示,未来,将同心同力、携手同行!
其中,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许开红老师则主要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成果收获”两大内容方面作校园思政教学工作汇报。她表示,加强大中小思想政治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致力于“议育合一”方式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认同。
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要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课堂思政和教师思政的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论坛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向珍进行点评并总结。她高度赞扬了与会专家领导们的精彩发言。她指出,本次研讨会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高度,更有数据的精准度。并就对此次研讨会的所想所感从“双重聚焦”、“双心共融”、“双翼齐飞”与“双点突破”四方面展开论述。王教授的发言深入浅出,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期待着下一届论坛的举办,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 | 余琳 周静
编辑 | 周静
校对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