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扎根沃土,放眼星辰大海
导读:一直以来,运河中学在传承“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构建和谐互融的教育发展生态,构建系统开放的、文理融通的特色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愿景。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成绩等方面,运河中学始终走在通州区前列,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
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缓缓流过通州,在这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沃土上,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一直以来,运河中学在传承“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构建和谐互融的教育发展生态,构建系统开放的、文理融通的特色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愿景。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成绩等方面,运河中学始终走在通州区前列,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
构建和谐课程体系 培养“四有”运河学子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运河中学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以及特色课程的相关要求,遵循课程建设的一般原则,从学段、层次与模块入手,将运河文化相关内容系统化、结构化,着力培育具有运河精神的“四有”(有精神信仰、有求知能力、有健康体魄、有审美情趣)运河学子。
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运河地域优势,深入挖掘校内不断传承的资源,积极拓展校外可供选择的资源,开发编写了《运河文化读本》,和国家课程内容相融合,形成了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较为完备的“运河文化课程体系”,为学生设置了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例如:以航天、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三维设计、模型类、金工、木工,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为代表的科技类课程;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健美操等为代表的体育类课程;以篆刻、书法、粉笔画、国画、油画等为代表的艺术类课程,加强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致力于将学识和技能打通,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个性表达的诉求和意愿,又能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
健全“双培养”机制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多年来,运河中学坚持不懈,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秉承运河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拼搏进取,屡创佳绩。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运河中学连续多年被评为通州区中高考优秀校,办学成果得到全区人民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师资培养方面,学校健全“双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创建党员名师工作室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市区级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索完善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形成了青年教师成长“八步曲”模式,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班主任工作坊,助力教师成长。
以地理学科为例,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地理教研组目前共有13名教师,包含1名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通州区名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其中2人入选“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主持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2022年1月,地理教研组获评“通州区中小学地理学科基地”,课程《河流地貌模型的创新制作与应用》被评为北京市特色课程。
踔厉奋发争先锋 笃行不怠谋发展
自2021年9月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与完善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运河教育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基于对学校党委工作与党员作用的梳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广大党员认同的理念与方式为出发点,突出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两个要素,聚焦“先锋”二字,打造品牌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
学校聚焦“头雁效应”与“示范效应”,强化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培养。强化“党建+”理念,积极探索“党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党员教师 “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为内容的“三亮三比”等活动。
坚持党的育人目标,开展有温度的教育。发挥党建优势,引领青年团员,开展了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有温度教育,关爱学生成长,例如积极开展党员、教师献爱心捐款活动,着力做好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品牌社团和精品课外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特长优势发展等。
党建引领在学校教育理念、课改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2022年,学校“运河教育先锋”党建品牌被评为通州区教育系统党建示范品牌。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让爱充满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与操场的概念,同时也应是一个文化与氛围的理念,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运河中学根据学校的空间特点,因地制宜,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六廊二墙一图一路一河”(“六廊”即校史长廊、科普教育长廊、心理健康教育长廊、运河文化长廊、学生文化展示长廊、书香长廊;“二墙”即运河文化墙、中华美德文化墙;“一图”即潞河督运图;“一路”即成才之路;“一河”即人工运河)的文化校园文化布局,育人环境焕然一新。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通过运河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灵活调度学校的各方面可用资源,构建育人生态,打造育人环境,在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文化氛围,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同时,调动学校内一切可调动的教育要素,在全学段、全学科育人的过程中,着重发挥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效用,实现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功能的辅助,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效能。
学校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既体现在匠心独具的外在环境上,更体现在无处不在的人文内涵上。学校倡导教师先要亲其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和谐的德育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它让关爱融汇在师生的关系中,让温暖涌动在师生的心灵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
落实“双减”政策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运河中学给出的答案是:优化课程体系,打造“运河中学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提升育人水平,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双减”主题。
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对学校育人的质量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双减”强调“减轻”学生负担,做好“提”质“增”效,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全员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所获。做法包括高效教研、规范常规、组团听课等,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精心设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优化使用校内外资源,着力提升落实课后服务质量。创新课后服务课程体系,“1+N”课程展现全方位育人特色。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设计为“1+N”,即学业辅导答疑+学校课程、自选课程和社团活动,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河中学的和谐课程体系扎根通州沃土,放眼星辰大海,不断融合发展,努力提升效能,打造学生真正需要的特色内容,构建和谐互融的育人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河中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新使命,走向新征程,聚焦变革谋发展,守正出新抓落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行!
文字|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卫东
校对 | 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