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把握选择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举行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2016级毕业典礼
导读:7月1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2016级毕业典礼在学院北校区举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校长刘笑为238名同学戴上毕业礼帽。
7月1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2016级毕业典礼在学院北校区举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校长刘笑为238名同学戴上毕业礼帽。这些孩子已经光荣地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即将面朝新的起点,开启另一段崭新的征程。
毕业典礼,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上午8时许,在学院北校区著名的下沉足球场,238名同学分别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走到礼台,戴上刘笑校长为他们准备的毕业礼帽。之后全体师生一起合影留念。
9时30分,所有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到报告厅,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李继延和教师代表乔羽先后致辞。
人生路漫漫,“选择”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李继延在毕业致辞中引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言:“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没错,两年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成为北京市第二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学校,这些孩子从选择踏进学院的第一天,就开始学习选择:分层、分类、综合课程、走班选课制度给了同学们足够多的选择空间,使每位同学拥有独一无二的课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建立自己的社团。两年来,丰富多彩的必修、选修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彰显了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无论是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还是在戏剧舞台上的惊艳表现、研学路上的深刻感悟,都体现了自主选择对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相信对于同学们来说,选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给了同学们自由呼吸的空气,塑造了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人格,使同学们具备自我意识、潜能和责任感,在自我成长的跑道上走得更远。
最后,李继延说道:“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你们致以衷心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作为教师代表的乔羽在发言中坦言,之前在数次毕业典礼中作为观众的她从未想过,今天也会站在讲台,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老师发言。
过去两年时间,乔羽从同学口中温柔可爱的“乔老师”变成了现在凶神恶煞的“乔老板”。“我有预感,更加威武霸气的名字已经在向我招手,”乔羽打趣道,“但是我喜欢这样的一个称谓,因为这代表了我与学生彼此间的信任和成长。”
两年前,同样作为新人的乔羽,与这些孩子一起从零开始。“所以请允许我代表老师们向各位同学道上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谢谢你们的鼓励,谢谢你们的赞扬,更要谢谢你们的吐槽和批评。”如今两年过去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已经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
毕业演出,青春不散场
当天下午2点,贯通学部“筑梦在贯通,毕业不散场”谢师会继续在报告厅隆重举行。据悉整场演出是由学生和老师在短短两周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共同策划和筹备的,可谓精彩纷呈。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项目的基础文化教育阶段是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的,因此当天十一学校的民乐团和舞蹈团也来到现场助阵。
经常在校内举行专场音乐会的十一学校民乐团率先登场,由他们演奏的《龙腾虎跃》和《好汉歌》拉开了演出大幕。
当天下午的谢师会分为成长篇、感恩篇、毕业不散场篇三个篇章。
在成长篇,贯通学部的老师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惊喜。老师们向学生家长要来了他们儿时的照片,让学生互相猜,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由师生共同奉献的舞台音乐剧《那些花儿》则展现了孩子们这两年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之后,十一学校舞蹈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踢踏舞《燃烧的地板》,热情洋溢的表演令观者如痴如醉。
在感恩篇,贯通学子录了一段视频《老师我想对您说》,并给每位老师送上了祝福。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对老师的称呼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有的喊“强哥”,有的叫“平姐”,师生间亲密的感情溢于言表。接下来,师生一起带来一段朗诵《当我走进我的校园》,朗诵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将日常学习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感恩篇,学生们还为老师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印着老师卡通头像的T恤。
在毕业不散场篇,首先由学生献上独唱《记念》。接下来,大屏幕上又播放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寄语。在基础文化教育阶段结束后,孩子们就要升入专业教育阶段,开始全新课程的学习。三位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选择的专业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在活动的最后,一首由学生改编的《劳职成都》为整场演出画了圆满的句号。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相信这批贯通学子,作为开拓者,更是带头人,未来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续写劳职人的动人故事,唱响属于自己的欢乐颂。
编辑 | 申童
美编 | 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