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以“工匠精神”角逐巅峰
导读:近日,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传来一个令全校师生十分欣喜的超级好消息——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航空工程学院参赛团队携参赛作品“波音飞机液压系统检测与维护”,经过校赛、市赛、国赛的激烈角逐与层层选拔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夺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站在了胜利的巅峰!
近日,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传来一个令全校师生十分欣喜的超级好消息——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航空工程学院参赛团队携参赛作品“波音飞机液压系统检测与维护”,经过校赛、市赛、国赛的激烈角逐与层层选拔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夺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站在了胜利的巅峰!
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这个赛事的全国总决赛向来被誉为“王者之战“,是各支参赛团队整体综合实力的较量。能在高手如林的顶级赛事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背后肯定有着许多值得讲述的精彩故事。
最强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为了在比赛中展现最好的自己,航空学院参赛团队把自己当做最强大的对手,从参赛作品选题开始,就给自己设置了一座座高峰,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将参赛作品确定为“波音飞机液压系统检测与维护”,这是在原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核心课程《飞机机械系统》上进行反复讨论、打磨升级,不断创新后的重要成果。该作品之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创新:
一是系统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新融合”。作品中融入了民航文化,建立了“事故库、事件库、人物库、标准库、时政库”五类立体动态思政资源库,教学全程贯穿“存敬畏心、行规范事、成工匠才”思政主线,着重培养学生重安全、守规章的民航作风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航空工程学院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一学三练”教学模式。“一学三练”指的是专业知识探究学,基本技能设备练、核心技能仿真练、综合技能飞机练。基于民航维修“APS 理念”,采用“一学三练”教学模式,实施“明查践签”教学流程。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中通过真实案例引入、动画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学习、反复操作训练等方式有效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是高素质飞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
三是校企多维合作新尝试,共建“虚实结合”教育资源。其中“虚”指的是校企共建了灵活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精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维修案例库等。同时,通过飞机维修仿真实训设备进行操作训练,利用 AR 技术,在实体飞机上进行操作演练。 “实”指的是校企共建了生产性维修实训基地,通过飞机维修实训装置以及两架实体飞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虚实结合,不仅解决了教学痛点,同时还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多维合作的新尝试。
四是开发三维立体评价系统。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和“师评、生评、系统评”三个角度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事实证明,参赛作品完全达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对于“特色创新”的要求,“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不为赛而赛,却因赛而强
从2021年12月开始筹备到2022年12月晋级国赛总决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刘志军、曲鸣飞、李玮、雷振超四位教师组成的参赛团队一直都在紧张备赛。从参加校赛的30多支队伍中以第一名成绩晋级市赛,再晋级市级PK赛,然后进入国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步步荆棘,个中滋味只有参赛者冷暖自知。
在参赛团队的四位教师中,刘志军和曲鸣飞两位老师有过参赛经验,如果由他们担纲主力,出线机会应该大一些。但是参赛团队为了锤炼新人,决定由李玮、雷振超两位老师挑起重担参加校赛。雷振超老师是从企业生产一线转到学校教学一线的,初次参赛,其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在赛前就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魔鬼训练”。“不开会的时候对着学生练习,晚上开会时利用腾讯会议练习。上午5遍,下午5遍,晚上练习的次数更是数也数不清。”正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参赛团队以校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市赛。
备赛阶段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的。李玮老师回忆说,为了录好一个8分钟的教学片段,一个人需要同时充当编剧、导演、剧务多种角色,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有的事;为了将一个8分钟的教学实施报告PPT做到极致,反复锤炼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字,演练了无数遍。
比赛过程中有一个教学设计环节,需要雷振超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用两三句话的时间将橡胶手套戴好,但是他的手大,加上橡胶手套又紧,迅速戴好手套成了一个小难题。团队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克服这个困难,如找最大号的手套,在手套里抹爽身粉等。“为这一个小细节,我演练了无数次,练坏了十几副手套,最终在比赛现场圆满完成教学环节。”雷振超老师说,备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令他印象深刻。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引着参赛团队所有成员将每个细节做到最好,也因此让参赛团队更加强大。
团结友爱,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四位参赛教师组成的小团队充满了团结友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分工明确但又互相配合。李玮老师是“开心果”,讲笑话活跃气氛最拿手;雷振超老师每次都提前将实训室准备好,让大家忙而不乱;刘志军老师与曲鸣飞老师主控大方向,大家相互鼓励,彼此信任。“人心齐,泰山移”,当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
备赛阶段的紧张忙碌自不必细说。“为了抓进度、定方案,在大年三十晚上,团队成员都在进行线上研讨;在北京疫情最严重的四五月份,老师们甚至将家直接改成了演播室,进行一次次的模拟演练。”刘志军老师回忆说。国赛期间,为了精心打磨参赛作品,参赛团队成员更是废寝忘食,吃住在学校。曲鸣飞老师在学院过了3个“线上生日”,前两个是孩子的,一个是他自己的。“每次工作结束时间都很晚,所以就直接住校了。在小儿子过生日的时候,视频连线给孩子唱生日歌,生日歌唱完,我的眼圈也红了。”曲老师说,特别感谢家人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集体的力量,成就“取经团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对于此次大赛,学校、学院领导在四位参赛教师的备赛过程中,经常到现场给予指导,为他们加油打气。教务处全程指导,对市赛到国赛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事无巨细的服务、指导,先后十余次聘请专家指导、打磨。后勤处、工会全力解决教师们的后勤保障问题,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备赛当中。国赛决赛时,保卫处、后勤处更是全力保障、提供安静的录课环境,保证了决赛录课的顺利实施。航空工程学院更是集中全院优势资源投入到教学能力比赛中。比赛最紧张的阶段也是疫情防控最紧张阶段,辅导员老师们主动承担起团队教师负责的班级疫情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录课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孙浩老师,更是主动承担起学生的后勤保障和思想引导工作。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肖莹副院长,她被称为“团队的第五人”。从团队组建到国赛决赛,从人才培养方案到教材选用说明、从实施报告到每一个课程设计,从协调资源到学生动员,她全程参加了教学能力比赛的每个环节。肖莹副院长的全程参与,成为团队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在分析总结这次顺利获奖的经验时,刘志军老师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取经团队”。“团队里面既有像沙和尚一样能吃苦耐劳的中流砥柱,也有唐僧一样的师父来定方向、把方向。最重要的是取经路上必须要肯付出,持续投入,才能攻克万难,取得真经。”刘志军老师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分工合作。备赛期间大家有哭有笑、有喜有悲,不仅收获了队友间深厚的友谊,更是每个人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字 | 张娇
校对 | 闪洁雯
值班编辑 | 边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