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次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导读:3月25日-4月1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主持会议。
3月25日-4月1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主持会议。
刘颖指出,本次大会以“坚持需求导向,推进交叉融合,夯实学术团队,激发创新活力,强化成果产出”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全体干部教师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关系的认识,坚持服务需求、成果产出的价值导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校地、校企结合,推进学校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活动。
会议期间,学校邀请北京市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有国,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仁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北京工业大学制造学部主任陈树君教授分别就大兴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高校院系层面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等做了精彩报告。
据介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积极对接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精心谋划推进“十四五”规划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切实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蒋毅坚在报告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智能焊接机器人成果应用于大兴新机场、城市副中心、港珠澳大桥和冬奥会;长江学者科技团队参与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开发研究,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对学校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修订,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活力。同时解读了"十四五"科技创新的举措。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宇波表示:“在学校的大力的支持和培育下一个个科研团队茁壮起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质互补、互帮互助的良好的科研氛围,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的科研热情和活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黄龙说:“我们对“卡脖子”化工新材料的绿色生产进行源头的研发,第二个领域是对化工新生产过程中的废气进行治理,然后也拓展到了民用工业一些废气治理。
在“卡脖子”化工新材料的攻关项目,我们主要解决原来国家不能供应的化工材料。比如说我们做的“ 戊内酯”,这个材料全世界也只有一家公司可以生产。”
据介绍,学校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实企业实践。
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哲说:“我们的申报名称是微释科创,助力于防腐涂料的智能安全与延寿。学校的科技创新的氛围浓厚,对我们团队有很好的帮助。我们团队借鉴了前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校长陈家庆介绍,“十四五”期间,学校以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为核心,促进科研优势特色与学科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科教融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校长陈家庆表示:“为了开好这次大会,学校党委书记刘颖同志和校长蒋毅坚教授,去年下半年就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此先后制定出台了交叉科研探索、重要成果培育、科研重器建设三类校内项目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上级有关“破五唯”的政策文件精神,修订了学校的科研奖励办法。
我们有信心,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大潮中发挥出自身优势,发挥出应有作用;我们有信心,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更多技术难题、培养更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文字 | 刘佩钦
拍摄 | 孙礼荣
剪辑 | 孙礼荣
编辑 | 张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