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北京实验学校: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0-06-28 17:20:22

导读:教育全球化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课程改革是应对教育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北京实验学校以教育全球化的视野,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积极推进十五年一体化融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全球化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课程改革是应对教育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北京实验学校以教育全球化的视野,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积极推进十五年一体化融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


历史文化厚重  魅力校长引领


2020年是北京实验学校百年华诞。百年名校--北京实验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厚重的积淀,由民国首任民选总理、著名平民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创办于香山静宜园,实施慈善教育和平民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香山慈幼院首创幼、小、中、职一体化教育体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慈救航母”;实施德智体群四育,全面培育爱国公民;倡导社会互助理念,培养自强自立精神;最早推行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学以致用;重视社会群体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大力实行因材施教,办成全国模范学校。香山慈幼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经过百年洗礼,浸润岁月流岚。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海淀区唯一的一所集幼、小、初、高于一体的十五年一体化公立示范学校。近八年来,在教育家型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推动了75项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有48项获得全国、市、区一等奖,成为北京市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 “京城最幸福感领军小学”,北京市“身边的好学校” “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校,并与平谷区四个分校一同组建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目前在校学生年龄跨度从3岁到18岁,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四个学段,实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教育的无缝衔接,适于进行各学段贯通的课程改革实验,有利于实施十五年一体化魅力教育。


2011年6月以来,魅力教育家曾军良校长先后出版了《曾军良与魅力教育》《爱与智慧的教育》《高效学习方略》《魅力教育的激情与幸福》《魅力教育一一校长论道2019》等一系列魅力教育专著,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论述了魅力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魅力教育改革系列理论思考。曾校长提出了“课程育人”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成立“课程委员会”,后更名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发挥智库作用,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研发力、执行力以及传播力,不断推进“课程育人”,并引领“北实人”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育人,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合力、相互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这为解决多年来基础教育存在的学段割裂状况,实现基础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课程改革突出课程“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即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各方参与人员和育人环境,以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课程结构更加强调连贯性,学时实行总量控制,加强学科实践活动,鼓励突破学科课程的壁垒,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进一步扩大区校课程建设自主权。


在北京市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海淀区强调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队伍建设、综合评价、资源整合建设等多维度出发,促进课程多样化建设,丰富课程供给,给学生更多样的“营养”。倡导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从“教”转向“学”,围绕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构建一体化融通课程体系。


办学成就突出   课程资源丰富




学校是百年老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伴随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学校已发展成为十五年一贯制的教育集团,是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小学教育质量一类校,九年一贯制课改实验校,海淀区首批示范高中校,北京市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在弘扬熊希龄“面向社会、全面育人、追求高水平教育”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北实人励精图治,不断创新,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品牌学校。这一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为我们研制并实施十五年一体化融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能。


学校历史厚重,从熊希龄院长的“慈善教育”到曾军良校长的“魅力教育”,学校历史文化是难得的课程资源;从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小学的活动课程、初中的实践课程到高中的实验课程,已形成年龄进阶的贯通课程;幼小初高在阅读、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都已经开始贯通培养;相邻学段之间的衔接课程成为本校的品牌课程;另外,德育课程、节日课程、研学课程等都已形成幼小初高的融通系列。


自2011年起,学校开始十五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开展了幼、小、初、高一体化实验研究,开发幼小、小初、初高融通教材,有效促进了孩子生命的有序成长,使各学段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中发展能力、磨练意志,发展兴趣、激发动力,锻炼思维,强健体魄,增强活力、产生魅力。


聚焦整体育人  培养创新人才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障,以“魅力教育”为特色,全面落实教育部、北京市以及海淀区关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课程研究与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程的丰富、规范、高质为重点,立足十五年一体化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北实精神、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魅力人”为目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等多元课程类型,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融通、立体融通的“十五年一体化融通课程体系”,形成优质多元、开放共享、个性选择、分类分层的课程结构,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衔接机制,探索“直通车”育人模式,创造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使课程更加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调研能力、难题解决能力、讨论沟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与优异成绩,推进课程“整体育人”,使学生人人成才,尽展其才,从而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为孩子的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


课程纵横包容   结构立体融通




为探索十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融通课程的立体式融通课程结构,以实现课程知识的广度包容与课程深度的纵向衔接。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学段教师的协作、主动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和不同学段升学壁垒的打破等手段,为一体化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平台。


在推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出现了一些与当地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不同地方的需求,故出现了校本课程。学校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构建既能实现幼小初高四个学段无缝链接、纵向贯通,又能促进各学科知识整体融合的立体融通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一是强调课程间的横向整合,通过四个学段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二是强调课程的纵向贯通,建设各学段的融通课程,促进四个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强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均能体现出进阶性、整体性和一贯性。


三是整体开发四个学段衔接的“入境课程”和“引桥课程”,落实幼小、小初、初高衔接问题,完成幼、小学科,小、初学科与初、高学科(融通)课程(教材),并跟踪调研使用效果,再进行完善,以保证课程研究与整体实施的成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横向融通课程,以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而组合起来的横向融通的集群式的系列课程,如学科融通、选修融通、社团课程、导师融通、社会课程等。围绕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展开三层课程类型,逐层向外辐射而生成一套同心圆式的课程结构。该课程观强调完整人的培养,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课程设计的中心指向,逐层向外扩散课程的知识内容范围,不断增强知识呈现形式的灵活性,形成一套由国家与地方课程、横向融通课程、纵向融通课程、立体融通课程组合的同心圆式课程结构框架。


纵向融通课程,儿童的思维发展所经历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基本分别对应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三个学段。如果把中学分成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话,那么前者可属于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或简单形式运算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儿童擅长的思维方式分别对应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象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那么根据各学段、各年龄的思维方式,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形成了一系列由幼小衔接课程、小初衔接课程、初高衔接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为代表的纵向融通的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各学段融合的衔接课程、特长课程、管理课程、国际课程、校史课程等。如图所示    


立体融通课程,在这一课程体系中,“核心素养”分别作为纵向融通课程和横向融通的集群式课程核心指向合二为一,成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支撑点,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课程体系的主体。在这一主体性核心目标的支撑下,根据思维发展的延续性规律,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逐级衔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立体融通课程架构,如生命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法治课程、阅读表达课程、学法课程、家校课程、四季课程、研学课程、讲坛课程等,发挥着课程整体育人的效应。如图所示


学校课程改革重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推进课程改革,即是围绕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审美情绪等方面,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幸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优异品德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人,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百年阳光雨露   千万桃李芬芳


学校一体化课程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北京实验学校在校学生的年龄跨度从3岁到18岁,涵盖基础教育的四个学段。目前,学校创建了“魅力教育研究共同体”,以“魅力教育”为特色,整体构建起十五年一体化的魅力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学校立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形成优质多元、开放共享、个性选择、分类分层的课程结构,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这样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成长,实现了“今天幸福成长、明天幸福发展”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赏,“我非常喜欢学校的课程和活动”的家长比例,从92% 提升到 98%;“我非常喜欢学校生活” 的家长比例提升 5个百分点,达到了 98%。


跨学段、跨学科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进一步关注课程改革“四新”变化:新高考、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深入研究、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丰富的课程,给学生更多样的“营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针对独生子女较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学习兴趣、动力不足等问题,学校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适切性,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为目标,紧紧围绕五大领域的专题为内容,设计课程或课程群,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学习、运用知识;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方参与人员和资源,开发和建设了200门校本课程,研发校本教材160余册,涵盖了十几个领域。校本课程让孩子走进大千世界,满足了不同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精气神”,塑造出“真善美”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魅力课程”,学生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校,喜欢上学。自实施魅力课程以来,每个学年都通过网上测评,让小初高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学生的幸福感每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2017-2018 学年,认为“我在学校感到很幸福”的学生达到了96%,2018-2019 学年这个比例达到了 99%。


综合实践课程凸显核心价值观和特色文化教育。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得以全面提升。


学校重视挖掘学生艺术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校金帆管乐团在国际、国内、北京市、海淀区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校京剧团多次参加市、区级展演,在近八年的“国戏杯”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学生管乐团、京剧团、合唱团、舞蹈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加戏曲频道、少儿频道、中学生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和晚会演出。


2014年4月,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学校京剧团受邀在会议上演出,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誉。京剧团同学参加2017全国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群众一同观看,喜迎新年到来。新闻联播报道此次演出,央视一套首播晚会,同学们的演出非常成功。      

学校在各项活动中创新性地融入艺术元素,比如课间操引入华尔兹的舞蹈艺术和太极扇的武术艺术,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莘莘学子精气神;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完全实行选修模块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体育特长;机器人社团参加“BTV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单片机社团参加“2018单片机国赛”获一等奖;航模队、海模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多枚奖牌,模拟飞行社团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冠军,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航空特色学校。




课程教学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效率显著提升。学校打造魅力课堂,魅力课堂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尊重学生自然天性、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激情快乐、趣味幸福中学习成长,从而推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分享、迁移、总结、系统学习中主动成长、创新发展。魅力课堂是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命发展场”。它的核心就是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


学校关注课堂常态,成立由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55人督学团队,这一团队纵跨小初高三个学段,横跨所有学科。所有督学聚焦魅力课堂建设,着力于魅力课堂流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评价、教学语言设计等五个方面,通过听、评、看,进行教育会诊,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立足课堂教学,汇聚反思18个核心问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力;为了实现全校有计划、有步骤、高效、联动地开展督学工作,组建学科督学教学资源库,及时获取督学计划、督学反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资源,为进一步扎实推进魅力课堂奠定扎实基础。学科督学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督导,认真记录,客观统计,对每位教师的听课情况进行清晰了解,一个学期下来全体督学听课近4000节次。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已在区、市、国家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魅力课堂研究论文200余篇,课程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了一大批魅力教师和魅力学生,让每一个北实的学子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杰出”,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完美结合,既对每一个孩子的今天负责,又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北实人积极致力于幼、小、初、高一体化的校本课程建设。近八年来,学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家》《北京教育》《北京晨报》《北京晚报》《现代教育报》发表了80多篇有关学校课程理论建设的文章,同时还开展了熊希龄人文实验班、科学实验班、医学科学实验班、1+3实验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目前,学校的校本研究课题达到300余个,开发的校本课程达到200多门,研发的校本教材已达到160余册,涵盖了11大领域。校本课程让孩子走进大千世界,深受学生欢迎。学校还独立承担教育部幼小中一体化实验课题研究等10项国家级课题,承担市级课题10多项、区级课题30余项以及校本课题80多项,学校的校本课程先后多次获得区、市、全国一等奖。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成为海淀区提交科研论文和获奖数量两个“最多"的学校, 成为区级课题立项最多的学校。学校还有38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教材的编写任务,成功编写出25本国家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本套国家教材的编写,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次挑战,还是一个机遇,既填补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没有教材的问题,也为民族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保障,还充分展示出北实教师的敬业和充满探索的精神。学校在一体化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这充分彰显了学校课程科研的优势,也为学校实施魅力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魅力学校  创新特色发展


北京实验学校作为北京市十五年一贯制的公立示范学校,近九年来,学校全体师生协同创新,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发展奠基。


课程目标指向学生幸福成长与终身发展。学校以“魅力教育”为特色,全面落实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以课程与课题研究为载体,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构建十五年一贯制的魅力课程体系,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课程衔接机制,探索“直通车”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奠基,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发展铺路。从近三年社会满意度调查来看,小学部2016年位居海淀第五名,2017年位居海淀第七名,2018年位居海淀第七名;初中部的得分均高于海淀区均分值,均处在最满意区间。


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学校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立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丰富基于云平台的网上选修课程,形成优质多元、开放共享、个性选择、分类分层的十五年一体化课程体系,如晨诵课程、习字课程、景泰蓝课程、STEAM 课程、竹笛课程、体能课程、足球课程、舞蹈课程、太极扇课程、交谊舞课程、幼小衔接课程、小初衔接课程、初高衔接课程、1十3特色课程课程、劳动课程、学科竞赛课程、研学课程、艺体科技选修课程、戏剧课程、游泳课程等,不一而足。这些丰富多元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2018年学校被中央电视台“魅力学校栏目组”评为“中国魅力学校”。在“2018京城百所特色校”评选活动中荣获“京城教改创新领军中学”和“京城最具幸福感领军小学”荣誉称号。


课程实施通过魅力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师生共有的舞台。基于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系统研究,学校经过大量实践,提出了“魅力课堂”的概念,探讨“激发学习活力”的办法,深究“增强教学魅力”的策略,点燃学习激情,激发学习活力,提高学力,发展思维,重视精神培育,助力生命成长。魅力课堂实现课程育人,实现核心素养落地,并且形成学校“温暖、思考、 美丽、开放”独特的魅力课堂文化。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已在区、市、国家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魅力课堂研究论文200余篇。“魅力课堂”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9年中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并位列榜首。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已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魅力课堂研究论文200余篇;18人获得全国绿色课堂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2019年魅力课堂被《中国教师报》推荐为十大课改样本之首。目前,学校每年接待魅力课堂参观团队百余个,魅力课堂普适品牌已经成功迁移到平谷分校和河北、河南、山东、广东、内蒙、湖南等几百所学校,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魅力学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升一体化课程育人效果,北京实验学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宗旨,围绕学法指导问题,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专项课题研究以曾军良校长开设的“学法指导”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曾军良校长专著《高效学习方略》为基础教程,从情感教育、励志教育、脑科学、认知论及学习方法等角度,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展开“学法系列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增强了学生自信,优化了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绩。六年前,学校还成立了国内基础教育首个学法研究中心,将学法指导渗透到课堂内外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还通过学法研究与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法研究有效推动一体化课程顺利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优质发展。近六年来,全校幼小初高教师共有2000余人次参与了学法研究工作,六批150多个学法课题组中有78个课题组、300余位教师在教育部、北京市以及海淀区各种评比及教学竞赛中获奖。今年11月,第六批30余个学法课题组将完成结题报告或论文。2018年,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经验交流中,北京实验学校“以魅力学法研究为切入点落实减负增效”的案例获得高度评价。


十五年一体化课程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一体化课程实施,推动了学校文化兴校战略地推进,营造了凝心聚力文化,创设了环境育人文化,推进了主题教育文化,打造了团队学习文化。尤其是2019年新品牌创建以来,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实施了众多的改革举措,颇有成效。经北京市教委评估认定,学校继续保持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传统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传统体育项目校、金帆管乐团的称号外,还被评为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2014—2019年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2014—2019年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           


新时代,新作为,新成果,新时代的北京实验学校将进一步完善魅力教育思想,深入推进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拼搏进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打造魅力教育普适品牌的北实梦融为一体,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普适模式和课改样板,创造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卓越新品牌!


作者:周清华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