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种子 发现成长的期冀
导读:教育援疆干部尹大勇以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他在多元文化的认同中建立起“传帮带”支持系统,“传”出智慧,“帮”出成绩,“带”出文化。他引领援疆干部实施“帮带提升”计划,以期待受援学校的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为受援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教育援疆干部尹大勇以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他在多元文化的认同中建立起“传帮带”支持系统,“传”出智慧,“帮”出成绩,“带”出文化。他引领援疆干部实施“帮带提升”计划,以期待受援学校的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为受援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从首都到西部边陲小镇,从经济强区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从首都示范高中的管理干部到多民族聚集的新建学校的校长,他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而且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以他“情怀、才智、行动”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援疆赞歌。
报名“援疆”,他曾经顶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年龄不饶人,而且大型手术后尚未痊愈,妻子经常出差,双方的父母年迈。如果他一个人“离开”,大家庭的负担都要撂给妻子一个人了。可是,他以“文化润疆”的心愿,靠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仅做通了妻子工作,还取得了父母的理解。
2020年的暑假他成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干部中的一员,被墨玉县组织部任命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校长兼副书记,真正开始了他的援疆征程。
到任前后,他首先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当地的人文历史,了解当地教育教学情况,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网络调研等方式,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的下一步规划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针对学校建校历史短、教师队伍年轻现实,他为了促进这所年轻的学校,从制度建设的“沙漠”走向整章建制的“绿州”,相继制定了特色教育、教学常规、教务管理、教研活动、行政管理、工作纪律等多方面的制度、流程及标准。诸如,《有关保障教学秩序方面的工作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调(换)课工作流程的通知》、《任课教师听课、评课制度》、《行政管理人员的“十个禁语”》、《校长倡议书》、《行政干部微信周工作例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群管理的建议》、《教研组、备课组听课制度》、《教研组、备课组评课制度》、《校长的“二十个”》、《课堂教学评价要点》、《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教育思想十条》及《教学思想十条》等。
一个有作为的校长,总是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追求一种训练有素、行之有效的管理文化,那就是基于教育的理解、对人类创造性的笃信。就是在这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他以惊人的攀践,变态的精细,建构出一种能够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组织文化,拿出受援学校成套的发展方案。
他从一赴任开始,就迈开了一名校长“文化润疆”的脚步,奔走于学校经营运行、教育教学管理之间,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续写着《校长巡查杂记》,梳理出了三十个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就此揭开了受援学校管理的“遮羞布”。通过收集第一手材料,为所有的干部、管理人员,精心设计了一堂《站在师生的角度——感悟学校管理》的培训课。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便在管理过程中查看,他还编撰了《行政干部的“十个必思”》、《领导干部的“十个要则”》和《学校管理的“十个坚持”》,就此刮起被称为校园“管理风暴”的三个“十”。特别是,他还以小小的《周指引》为工具,在教学干部《每周工作计划书》中嵌入PDCA管理思维,用小小的支点撬动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革命,显露出他在30多年不同岗位上历练的管理功力。目前,PDCA管理思想已初见成效,在全校各职能部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深深地明白援疆支教有别于其他工作,所以在学生教育教学中,他十分关注学生发展,有意保障学生权益。
他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了学生作息时间,他保证每天至少有2节与学生共渡课堂美好的时光,他经常走进学生声乐、器乐、舞蹈、体育等社团活动中,他还在学生最需要时以《试一试就能行,争一争就能赢》为题的大型讲座,亲自为高三学生加油、助威。
他一直坚信一个准则,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深刻领会“文化润疆”深意,他确定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工作方针,成功组织了两轮、三个学科、覆盖全体授课教师示范课活动;他针对教师队伍人心不稳、跳槽现象频发实际,有创见地提出开展教师职业生涯教育,在全体教师中精心安排了“做自己人生的导演”大型职业教育讲座。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他的积极鼓励,就不成为其困难,只要有他精心设计下,就能一个一个地克服。每当遇到困难,他都是这样去勉励学校的老师一起努力,克服困难。用他的话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凝聚一心、全力以赴,北京高级中学就会越来越好。
总之,他在工作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援疆工作的组织战略:“奋斗精神,齿轮咬合,关注细节,示范引领,工作创新”。并努力实施与之匹配的履职策略:对援疆团队“抓凝聚、精业务、展示范”,对受援学校“求认同、帮业务、带干部”。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不是他的“成绩单”有多惊艳,也不在于将漂亮的数据挂在嘴边。最大的贡献——他为受援学校孩子做出了最佳的示范,让多少想要中途辍学的孩子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只要不放弃,知识和学习就能让他们走出沙漠走出贫穷,能够成为医生、教师、警察、祖国的建设者……任何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扶贫:播撒希望的种子,发现成长的期冀,让期待中的人感受到摸得着的希望。
编辑 | 苏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