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牵引 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导读:首经贸附小作为首家建在小学的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注重科学教育,并于2015年3月成立昆虫社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的昆虫社团,是再合适不过了。首经贸附小作为首家建在小学的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注重科学教育,并于2015年3月成立昆虫社团。孩子们在兴趣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接触、了解、研究,逐渐的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会了科学的思考方式。
首经贸附小校长张晓红说:“这些年教育当中我们发现,随着周边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孩子们对于昆虫、动物的观察范围越来越小。学校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聘请了中科院、动物所的老师们,走进学校来给学生们普及昆虫知识。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昆虫知识的基本课程,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孩子们越来越感兴趣了。所以就拓展了课堂,成立了昆虫社团。”
自社团成立以来,学校先后投入10万元,聘请专家讲授昆虫科普知识,采购昆虫室的设备,组织学生野外实践活动等。
昆虫社团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极大地扩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在社团指导老师王建国的带领下,孩子们从零起步,真正的开展研究,制作标本,外出参加科考研究。孩子们对昆虫知识越来越感兴趣,尽情地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首经贸附小指导老师王建国说:“我们是共同成长,不但是共同成长,而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我的很多孩子由于他对昆虫知识的酷爱,他们很多的知识都胜于我……特别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
在昆虫社团,孩子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由于孩子们喜欢制作昆虫标本,而制作标本是需要耐心的,孩子们想要制作出一个精美的标本,那就需要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去做标本。对孩子们的严谨性、科学性都很有帮助。
首经贸附小社团学生赵鑫雨说:“我以前其实挺害怕昆虫的,之后偶然听说了有昆虫社团,于是就想锻炼一下自己。我们昆虫社团就是用专业的果冻来喂养。”
首经贸附小社团学生吴洋说:“我来昆虫社团主要是之前看到那些昆虫标本特别酷,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所以就来到昆虫社团学习。然后,通过学习,我知道,制作标本要通过还软、整形几个步骤。”
首经贸附小社团学生江梓绮说:“我来到首经贸附小昆虫社团,主要是想学习昆虫是怎样饲养的。想学习昆虫是怎样捕捉的。还想知道一些昆虫的名字,还有它的一些习性。可以制作标本……我来到昆虫社团是我的荣幸。”
社团成立两年多来,学校昆虫社团已经小有名气,孩子们掌握了许多关于昆虫的基础知识,他们撰写的论文也获得了金鹏科技论坛二等奖,明年社团还将参加北京市的金鹏科技论坛。
随着学生对昆虫知识的深入了解,单纯地观察、饲养、制作标本等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了。为此,学校又专门聘请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院黄鑫磊老师,指导学生一起做科研课题。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更为科学地探索和研究之旅,他们将对近千个昆虫样本进行比对,收集详细数据。经历过这样的培养,也许某一天会有昆虫学家从首经贸附小走出来。
首经贸附小校长张晓红说:“我觉得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培养兴趣,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我们感觉这个社团的开展,对于普遍提高学生们,对于自然界的向往,对于科技的探索。对于科学知识的获取,都是很有必要的。昆虫社团的开展,也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也使学校科技类的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文字 | 罗地生
拍摄 | 赵家锐
剪辑 | 赵家锐
编辑 | 常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