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实验小学:四大举措 助力建设“绿色”校园
导读:教科院实验小学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相关工作,将垃圾分类和“光盘”行动落实、落细。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和贯彻落实“光盘”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为全面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和“光盘”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积极鼓励引导全体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光盘”行动,教科院实验小学高度重视、迅速部署、严格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相关工作,将垃圾分类和“光盘”行动落实、落细。
教科院实验小学校长祁红表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教养与担当。垃圾分类虽然是小行为,但小行为见证大担当,小行为见证大素养,我们希望通过垃圾分类活动,将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孩子们的骨髓中,帮助孩子们形成新时代的文明素养,提升他们对公民健康的担当,对国家环保意识的担当。”
学校通过宣传、培训、课程和相关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实现了包括对教师、学生、教职工在内的全员培训和全过程培训,帮助全校师生弄懂“垃圾应该怎么分”的问题。
有意思和有意义相结合,让垃圾分类“活”起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编垃圾分类课本剧,通过课本剧推送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的知识“活”起来。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各年级各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垃圾分类创意课本剧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垃圾分类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
以输出带动输入,让垃圾分类“研”起来。学校的25个班,每个班确定一个垃圾分类研究的主题,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养成行为习惯,需要实践积累的过程。学校将这个过程分布到整个学期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查阅资料、筛选资料等输入过程,不断强化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并在校园生活中,把研究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实践行为,实现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聚焦重点,抓住关键,让垃圾分类“实”起来。垃圾分类的内容很多,经常会出现分类不清或分错类别的情况,比如学生们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经常把垃圾袋跟厨余垃圾一起到厨余垃圾里面了,而孩子在找茬当中就能够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学校针对易错垃圾开展了“垃圾分类我找茬”专项活动,帮助学生们纠正很多平时不注意的垃圾分类习惯,深化垃圾分类的落实时效性问题。
在“怎么投”和“什么时间投”的问题上,学校将“红绿蓝三三三”行动落实到每日行动中。学校固定每日中午12:20-13:00和下午15:20-16:00为垃圾投放的专项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以红色为代表的垃圾分类监督员和以绿色为代表的垃圾投放引导员会发挥关键作用,引导和监督学生们把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分类桶中。
对于经过分类的可回收垃圾,学校会将其与美术课程、社团活动或科技节相结合,引导孩子利用这些可回收物进行手工制作,如用废纸或报纸制作船模、航模,开展纸飞机涂鸦比赛,制作创意纸贴画,设计创意服装等等,实现废物再利用。
厨余垃圾算一算,让源头减量“减”起来。学校与食堂的师傅进行配合,每天对食堂倒掉的午餐进行估算和统计,并根据结果评选“光盘行动”优胜班级。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会举行“荣誉时刻”颁奖仪式,对上星期的优胜班级进行表扬与颁奖。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将“光盘”行动内化到全体师生心中。
不仅如此,学校围绕世界粮食日,对科学用餐、适量盛餐等节粮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宣传。同时,各班开展了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制作“光盘”行动的书签,创编“光盘”行动的歌曲,营造了浓厚的节粮爱粮氛围。
祁红校长表示:“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无论是垃圾分类意识,还是‘光盘’行动意识,都渗透到了教科院实验小学每位师生的潜意识中,每一名‘欢学院’的学生都成为了‘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行动的善行者。”
文字 | 李宙驰
编辑 | 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