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小演员 北铁实验开启戏剧育人“新密码”
导读:近年来,海淀区有这么一所学校,因与“戏剧”结缘,全校学生都成了“小演员”。11月4日,教育头条记者专程来到北京铁路实验小学,近距离开启其戏剧育人背后的“新密码”。
近年来,海淀区有这么一所学校,因与“戏剧”结缘,全校学生都成了“小演员”。11月4日,教育头条记者专程来到北京铁路实验小学,近距离开启其戏剧育人背后的“新密码”。
戏剧入课堂,人人都是小演员
……
在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三年级(3)班的戏剧课堂上,学生们正仔细地欣赏着音乐剧《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剧目播放期间,老师不时地向同学们提问,或戏剧知识,或人生哲理,学生们争相回答,课堂氛围热闹异常。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一直秉承“艺术成就梦想”的理念,致力于传递艺术星火,为了进一步落实“戏剧育人”功能,学校在三年级专门开设戏剧课堂,聘请专业教师进班授课。戏剧课魏老师认为:对于戏剧普及课来讲,培养学生们的布局的思维非常重要,只有思维清楚以后,才能帮助他们去整合方向、目标、计划、落地实施、需求需要等等的后续工作。谈及学生的变化,她说:“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普及课,我觉得他们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做事更有条理性。”
实际上,学校在三年级开设的戏剧课是一种戏剧普及教育。老师首先从剧组建立、主创团队框架、台词、舞台结构等戏剧的基础知识讲起,而后通过听、讲、画这三个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表达观点,绘制舞台构成,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们对戏剧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
四年级2班刘芃睿在戏剧普及课中收获颇多,他说:“在戏剧普及课上,我们会学习发声练习,特别有趣,我觉得自己理解人物关系的能力比较好,我习惯把人物关系记在本子上,通过台词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四年级5班王曼卿说:“表演就是从生活中摘录片段,演员就是从生活投入到角色中,我觉得演戏可提升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获得成长。”
在戏剧普及课的引领下,语文、英语等各科教师也创新了授课形式,纷纷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带领学生们进行戏剧表演。同时,学校还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中、英文戏剧活动的展演,让每个孩子都在戏剧的舞台上散发光芒。
剧场进校园,打造焕彩大舞台
“焕彩剧场”是北京铁路实验小学为小演员们提供的专属舞台。走进这个多功能小剧场,两侧悬挂众多剧照,明亮的灯光打在墙上,璀璨而闪耀。充满艺术感的剧目墙设计,极具张力的色彩搭配,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半圆型的迷你舞台与观众席没有明显分割,座椅可以自由摆放,显得更加平易近人,观众和舞台的距离也更近,艺术变得触手可及。炫彩的灯光、LED大屏可以给观众带来极佳的体验,满足同学们多元化的需求。
“焕彩剧场”从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年头,共排练了《阿拉丁神灯》、《绿野仙踪》、《哈利波特》、《茶馆》、《宝莲灯》、《三借芭蕉扇》等12个剧目。其中,《三借芭蕉扇》和《宝莲灯》接连在第八届、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上进行展演,《三借芭蕉扇》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入选乌镇艺术节的儿童剧。
“孩子,孩子”五年级1班李欣泽在《宝莲灯》中饰演了老头儿和师兄两个角色,谈论中他重新表演了老头儿这一角色的台词,他说:“老头儿年龄比较大,而且他的听力不好,这样呢,他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他说话的时候,声音一定要大。”五年级3班余卓颖表示:通过在学校戏剧社的学习,自己更敢于表达了,更大方了。
与其他社团不同的是,北京铁路实验小学的戏剧社团成员不固定,每部戏剧都要重新挑选演员,学生们可根据个人情况报名面试。2020年,学校将打破模仿模式,进行原创剧《百年京张》的排练。据悉,《百年京张》以京张铁路修建为引子,以高铁发展为线索,融合学校育人文化,展现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未来,这部剧将作为北京铁路实验小学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级1班黄婧萱曾经出演过《茶馆》、《三借芭蕉扇》等剧,此次《百年京张》选角中,她争取到了一个老师的角色,她说:“老师这个角色强调年龄感,是一个温柔、顾全大局、默默付出的人,在后续的排练中我还要进一步挖掘人物情感,理解背景材料,努力把这个角色饰演好。”
节目走出去,传播戏剧大思想
“戏剧育人特色课程建设撬动了学校的管理,更促进了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在这里,戏剧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育人模式、一种新教学形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教师的理念和思维模式,更成为撬动学校整体管理的支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北京铁路实验小学校长胡振芳如是说。
未来,北京铁路实验小学的戏剧将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通过戏剧普及课、学科戏剧融合课、活动式戏剧体验课等形式,将戏剧元素有机作用于每个学生,并将“焕彩剧场”对外开放,邀请家长、学区街道居民入校观看,让学生亮出自己的精彩,传播戏剧育人大智慧。
文字 | 贾振华
编辑 | 闪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