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心手相牵 共创未来
导读: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朝师附小)秉承“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价值追求,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担当意识,坚定自信,积极贯彻“打造平台、相互交流、各取所长、共同发展”的16字方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朝师附小)秉承“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价值追求,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担当意识,坚定自信,积极贯彻“打造平台、相互交流、各取所长、共同发展”的16字方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平台打造和师生成长相结合
朝师附小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平台打造的重要性,通过打造与帮扶各校交流合作的平台以丰富其教育资源,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堂研讨平台。现场课展示平台是双方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交往的过程中,学校按照教师年龄段的不同采取“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三种不同的交流研讨方式。
学习培训平台。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拉手学校搭建培训平台,承担起为教育不发达学校培训校领导与教师的工作。
科研成果交流平台。学校在与各帮扶学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交流的新举措。2019年10月《为未来而来》出版,此书收录4所学校20多名教师22篇课题研究报告近16万字。
学生交流平台。在扶贫工作中学校不仅建立教师帮扶交流的机制,同时不断丰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相结合
朝师附小自2009年起就已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育扶贫工作,在扶贫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扶贫工作的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相结合便是其中之一。朝师附小将宏观的目标分解为一层层、一个个单独而又相互连贯的小目标,以保证每一个小目标都切实可行,都能高效高质达成,做到任务明确,效果保证。
此外,学校在扶贫过程中确立了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看做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的扶贫方案。自2009年至今,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十余年间,分别与湖南、云南、河北等地的20所学校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与交流,除线下时间有限的互赴各方校园走访交流外,在朝师附小的倡议与引导下,建立“朝师附小发展共同体”。
线下互访和网络交流相结合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扶贫的方针,朝师附小建立了线下扶贫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扶贫机制,这也是学校在开展教育扶贫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学校的线下扶贫工作主要采取“互访”形式,即与帮扶学校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学校间通过领导、教师、学生的互访,更新了办学理念,此外学校间还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长补短,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为弥补线下互访受到时间、地点、经费、安全等问题的限制,无法实现时时互动交流的不足,学校在扶贫工作中积极采用“互联网+扶贫”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结对帮扶学校交流。
单向扶贫和双向提高相结合
教育扶贫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切实有效的教育扶贫工作绝不仅是一方单方面的输出与帮扶,而是帮扶双方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所以,将单向扶贫和双向提高相结合也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扶贫经验之一。
朝师附小对于兄弟学校的援助与帮扶并不仅仅局限于单方面的物质输出、资金输出亦或知识输出,而是建立在交流合作基础上的援助与支持,通过帮扶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办学实力与教学水平的双向提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
齐振军校长表示:“基础教育更是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让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既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决策,更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今后,朝师附小还将继续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与各个被帮扶学校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共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优质的教育”而努力!
文字 | 闪洁雯
编辑 | 闪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