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木花卉优新品种推介交流会在北林大召开
导读:打好林木花卉种业翻身仗,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2月4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主办的“北京林木花卉优新品种推介交流会”在北林大召开。会议围绕“打好林木花卉种业翻身仗,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邀请了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首都园林绿化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50余位业内专家共同参与,并就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林木花卉种质创新和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北林大校长安黎哲指出,本次会议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重要讲话精神,搭建“政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促进林木花卉种质创新和推广应用无缝对接,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花卉优新品种在首都乃至全国的推广应用。他强调,林木花卉种质资源创新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成色,当前,我国林木花卉育种和品种“卡脖子”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林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好林木花卉种业翻身仗,林草行业全体同仁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希望借此次交流促进政产学研各界携手,合力打通林木花卉种质创新到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共同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表示,林草花卉种业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食品安全、经济安全等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希望北京林业大学等首都农林院校发挥科技、人才和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种质创新科研工作,深入开展林木花卉良种选育“卡脖子”技术攻关,成为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创新的孕育基地。同时希望借助此次会议搭建的“政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林木花卉种质创新和推广应用无缝对接,加快建立林木花卉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推广体系,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会上,来自北林大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的5个研究团队分别就各自研发的优新品种进行了推介说明。他们重点推介了最新研发的70余种适合于京津冀地区的林木花卉优新品种,以及助力林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优良品种,其中不乏世界独创的林木花卉优良品种和“北京专供”的乡土树种改良品种,引发了与会企业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关注。
10余位来自首都园林绿化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分别围绕市场产业化、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网络化营销平台、创新推广应用形式等方面,就林木花卉优新品种的技术转移以及合作开发应用开展了热烈深入的交流研讨。他们纷纷表示,“独木不成林”——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不能脱节,希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主动对接,合力推动科技成果从高校的象牙塔走向企业的苗圃地,促进林木花卉优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协同进化发展,共同打好林木花卉种业翻身仗。
会议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并就下一阶段推进合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据悉,北林大在林木花卉种质创新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学校先后培养出以陈俊愉院士、朱之悌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林木花卉育种专家,拥有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并在良种选育和产业推广方面获得14个国家级科技奖项。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获得国家审定、认定的国家林木良种13项,林业新品种186项,约占全国总量的9%,位居全国林业新品种权人之首。
长期以来,北林大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系列进展。如建立了林木数量性状全基因组系统作图理论;率先破译了全球第一个花卉基因组(梅花),创建了世界首张木本花卉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挖掘了一批速生、优质、抗逆等优异基因资源;率先搭建单分子分的林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创制了广谱、快速、高效的林木根系转化体系;构建了林木基因标记技术辅助育种技术平台,将分子精度提升到纳米/毫秒级水平;攻克了林木染色体加倍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建立了体胚发生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等。这些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为提升我国林木花卉种质创新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北林大结合国家生态建设和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培育了一批重要林木花卉优良新品种,逐步打造形成了“北林的树”和“北林的花”两大育种品牌。
林木新品种选育成果丰硕,在国家用材林和经济林培育方面贡献巨大。其中三倍体毛白杨享誉世界,累计推广3.5亿余株,在山东实现制浆造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近年来,又选育出系列速生质优的“北林”、“景林”、“林源”系列毛白杨及其三倍体新品种,其中国审良种‘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已繁育推广1300余万株,强力推动我国北方杨树飞絮治理和国家储备林建设。于世界上首次创制出桉树、杜仲三倍体新种质收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其中8个叶片巨大、药效成分和含胶量高的“京仲”系列三倍体新品种作为杜仲胶、替抗饲料添加剂、重组木以及药物、树脂等产品开发的优良原料开始产业化推广,被“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列为“十四五”重点推广品种。在湖北五峰带动农户建立‘娇红1号’‘娇红2号’‘娇丹’等8个红花玉兰新品种在大苗培育基地12800亩,创产值达26亿元,脱贫致富惠农产业化模式被CCTV新闻联播专题报道;迄今已在全国23个省市累计推广栽培达1000万株,为脱贫攻坚、环境美化、生态建设等带来了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红叶枫香“京枫”系列、黄叶栾树“晋栾”系列等彩叶新品种,以及‘金冠霞帔’‘妍华’等观赏型文冠新品种开始成为绿化美化的新宠。早熟、大果的‘京沧1号’‘京沧8号’枣树新品种、高产油用‘金帝1号’‘金公主1号’等果用型文冠果新品种,以及果实大、产量高的‘粤硕菩提’无患子绿色洗涤用新品种已开始在国家乡村振兴主战场初见成效。
在梅花、牡丹、月季、菊花、紫薇等传统名花种质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花卉种质资源创新作出重大贡献。培育出一系列能耐受-30℃的抗寒梅花品种,破解了“自古梅花不过黄河”的现象,实现了塞北赏梅的千年梦想,培育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云南山区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出生态适应性强、产业价值高的‘京云冠’、‘京墨洒金’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京牡丹”系列新品种,填补了赏食药兼用和切花专用品种的空白,推广到我国黄河流域及三北广大地区,以及意大利、荷兰、美国、日本等国,使北京成为我国牡丹新品种创新中心。培育出一系列远缘杂交、抗寒抗旱抗病性强的庭院月季新品种。培育出一系列株型圆整适于盆栽、抗寒抗旱性强的地被菊系列新品种,‘太行银河’菊花一年生冠幅可达2米,获得美国和欧盟植物品种专利。培育出香花紫薇、地被紫薇、盆栽紫薇、重瓣大花紫薇、香花连翘、地被连翘、红色叶榆叶梅、二次开花的萱草和鸢尾等突破性新品种,广泛应用于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中。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北京农学院共同申报建设了北京市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的支持下,高精尖创新中心组建了12支由院士领衔的创新研究队伍,集聚了全球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领域80%以上的顶尖科学家,包括Richard Dixon等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领域国际知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优秀科研人员,围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全链条开展研究和推广,在分子细胞设计育种等核心技术领域获得了若干重大突破,并选育出一大批林木花卉优新品种和国家良种。今后中心将借助本次推介会搭建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着力加强科技成果研发和推广应用,全力服务首都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 | 李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