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沟畔七十载 砥砺成歌家国情——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举办《龙须沟畔的读书声》原创话剧展演
导读:大幕徐徐拉开,在“龙须沟畔”长大读书的老妞子、大妞子、小妞子三代人,过着吵吵嚷嚷又相亲相爱的小日子……12月30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举办原创话剧《龙须沟畔的读书声》云端公演。
大幕徐徐拉开,在“龙须沟畔”长大读书的老妞子、大妞子、小妞子三代人,过着吵吵嚷嚷又相亲相爱的小日子……12月30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举办原创话剧《龙须沟畔的读书声》云端公演。
坐落在“龙须沟畔”的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建校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北京南城劳动人民子女上学问题而建立的第一所市立完全中学;同期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龙须沟》剧作完成。风雨兼程70载,十一中的发展历程是龙须沟地区、北京城乃至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
今年正值十一中建校70周年,学校以话剧《龙须沟畔的读书声》表演的形式,致敬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龙须沟》,更是回顾十一中生动的发展历史,凝练尊师爱生的校园“家文化”,展现劳动建校精神风貌,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展示70年来十一中在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整部戏剧以老妞子的回忆为线索,用倒叙的形式,将学校70年深厚的历史娓娓道来,既有小人物的家长里短,更有时代背景下的宏大主题,引人入胜。
此部剧作由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创作排演,演职人员全部由十一中初、高中学生担任。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挑选,从剧本分解到排练演出,整整历时一年之久,真可谓是精心打磨。
从美育层面看,这次舞台设计颇具新意。首先,舞台远景是一本巨大的书,这既呼应了“读书声”的内涵,又成为傅任敢老校长等人物进入舞台的部分。此外,演员主要表演空间之一的“家里”,以三把椅子为布景。这种独特的设计,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一桌二椅”这种至简、写意的形式,又融合了西方美学对抽象的需求,达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美学境界。
从德育层面看,话剧以老妞子这个小人物为切入口,反映了人物背后宏大的时代背景与精神主题。儿艺编剧、导演张瀚伦介绍,戏中涉及到了70年前十一中刚建校时的抗美援朝战争,戏剧中老妞子在一段激情澎湃的音乐中大声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突显了团结就是力量、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也与十一中的精神、时代精神不谋而合,让观众了解思考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到底从何处来,我们又将要往到何处。
参与活动的十一中小演员们表示,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表演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与艺术品味,更在编剧、导演、老师以及所有幕后工作人员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话剧表演绝对不是“秀”自己那么简单。一场成功的表演,需要太多人的付出、甚至牺牲,需要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对剧本的研读和对人物的揣摩,更加深入地感悟到了十一中人的奋斗底色和劳动人民的拼搏精神,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对于此次活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艺术总监闪增宏表示,是十一中人对校园美育教育的执着探索与追求以及对学校历史的敬畏与传承促使双方共同完成了校园剧的创排。他希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戏剧教育工作能够在更多的校园里开花结果,贡献出国家院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崔楚民表达:“十一中七十年的薪火相传,文化积淀深厚,我们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很多,借助这种艺术形式,来怀念过去,激励现在,展望未来。明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面向未来,十一中将在党建引领下,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充分发扬‘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为培养人格完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出发。”
编辑|刘佩钦